“还请郡主赐教,只要能够成全若儿的夙愿,臣妇,臣妇愿意付出一切。”
听的赵夫人这话,玉瑶儿却是笑了,摇了摇头,道,
“夫人,这可不是你的问题,而是赵家。”
话落的一瞬间,赵夫人即刻明了,几乎是不曾犹豫的,应下玉瑶儿的话,
“郡主放心,只要能够成事,赵家听候郡主差遣。”
“嗯哼。”得来这样的答案,玉瑶儿非常的满意。又是跟赵夫人在宫里喝了一会儿茶,才让人送赵夫人回去。
等到再入夜的时候,玉瑶儿却是匆匆换上另外一身装扮,从最为偏僻的东直门,偷偷离开了皇宫。
又是一个清冷的夜,唯有青灯古佛相伴的静慈庵中,仿佛陷落入死一般的寂静。摆设简单的禅房里头,只点着一盏油灯,光线微弱的很。照着赵般若的脸,如夜色般沉寂。
一头青丝,早就剪了,如同将她心中念想剪断一样,坚决而惨烈。身上穿着的浅蓝色道袍,丝毫藏不住她的美色,只是再怎么看,也没有了往日的生气。就似一个没了灵魂的木偶,只是在木讷的渡过着余生。
在她的桌案上,放的也是庵堂中最常出现的佛经,还有木鱼。
佛珠拿在手中,赵般若像是累了,推门进来后,一直坐在榻上。深深呼了口气,看一眼房内四处,心中百味杂陈。
“赵姑娘好兴致呀。”随着木门“吱呀”一声打开,门缝里挤进来的纤细身影,映入到赵般若的眼帘。娇俏的声音,也紧跟着从门缝里灌进来的风,吹到赵般若脸上。
仔细看来人几眼,赵般若只觉得眼生的很,
“你是?”
对于自己的不请自来,来人没有半分的尴尬,反而是悠然自得的迈步来到赵般若跟前。身影拢在昏暗灯光下,她面上的笑容尤为灿烂,抹着深色胭脂的红唇,抿开一缕笑痕,
“我叫玉瑶儿,乃是太后的义女。”
“平山郡主!”此话一落,赵般若立马就猜到来人的身份,匆忙起身,朝着玉瑶儿行了一礼,
“民女赵般若,见过平山郡主。”
“姑娘不必多礼,指不定日后,我见到姑娘,还得将这礼还回去呢。”亲手将赵般若扶起来,玉瑶儿脸上的笑意不曾退下。松开赵般若手的片刻,自己已经到一旁坐下。
早在玉瑶儿来之前,赵夫人已经修书到静慈庵中,提醒过赵般若。只是赵般若没有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