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七顿萎,搜肠刮肚准备再来一首,然鹅脑子里只有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之流,还是多年以前坐在大树上偷听那私塾里的小屁孩们儿拖着奶狗腔念出来的。丢脸!不念。
自从杨七上次含羞带涩的一通操作,沈长流就鲜少与他说话了。杨七摸不透,若是打他一通也好,可是沈长流啥都没说,彻底变成一根木头桩子,天天在他眼前晃得他春心荡漾。
没有打爆杨七的狗头,在自恋的杨七大爷看来就是心里还念着他,对他有几分情谊,只是不知如何去表达,于是七大爷也不由得想入非非,是不是那天我还不够主动,应该直接霸王硬上弓,半夜摸上床,把生米煮成熟饭?
七大爷如一根发/春的棒槌,开了满头满脑的黄穗花,头昏脑涨去问大舅哥陈碧。大舅哥心下一阵凉凉,看在杨七与他共患难的面子上诚恳地说:“你要是不想牡丹花下死,那就消停点吧。”
杨七“啊呸”。
“我还就吊死在沈长流这棵树上了。”
天可怜见的,杨七这根棒槌心比金坚,不撞死在冰山上不回头,冰山躲都躲不开。
终于有一日,杨七再次把人扑到了,沈长流怒目而视,脸皮爆红,甩了杨七一巴掌,没打脸,打的脑袋。杨七脑子里淤积多天的水,终于哗啦哗啦全都倒出来,清醒了一半,深感于自己这些天来发癔症发的厉害,并且归咎于是酒喝得少了。
杨七蔫蔫起身,捡起自己掉在地上多日的脸皮,恢复了天下第一刀的潇洒做派,勾起唇角洒然一笑,“抱歉,酒喝得少了。”扬长离去,下山喝酒去了。
他在酒肆里大肆买醉,全然不知道沈长流待他离开之后砸烂了房里所有能砸的东西。
陈碧在看书,听闻隔壁喧嚣,悲戚地摇头。
杨七觉得痛,沈长流难道不痛么?
当晚杨七在酒肆里烂醉如泥,沈长流走遍了所有店家才找到他,把人背回来。
陈碧倚在门框上,看沈长流把烂醉的杨七扛回来,杨七高深长流半头,又重,混沌不清撒酒疯,压得沈长流一路歪歪斜斜,可他终究是没去搭把手。他回到房里,手指拂过压在枕边的长剑。心想:也许只有他一个人去,才是对所有人最好的方法。
由此杨七便回复到以前的潇洒做派来,溜下山喝酒,看斗鸡,兴之所至还能玩一把皮影戏,沈长流某次就在皮影戏那块幕布后边找到了他,那时杨七操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皮影,见他来了洒然一笑,说:“等着,看我给你编个新的。”
于是台下的看客眼睁睁看着该出场的祝英台变成了马文才,念词的老头看上来人物不对,也不阻止,兴之所至给马文才和梁山伯编出一台戏来,“马文才往杭城求学,路遇一清俊小生,问那小生为何人,小生拱手作揖,尼山书院梁山伯,马文才大喜,哎呀,在下也是!遂结为兄弟,同往书院,同窗三载,情谊深厚……”
台下的人越看越不对,纷纷扔菜叶子臭鸡蛋喝倒彩,杨七和那老头岿然不动,硬生生演完了一场戏,最后台下什么人都没有了,只有三人在幕后。
老头站起身来弓着背收拾自己的家当,将小骨和拉弦拆卸了归类装起来,杨七意犹未尽,拿马文才和梁山伯的皮影像各自翻了个跟头,然后俩皮影像各自从幕布两头往前凑,直至凑到中间。马文才和梁山伯两个人影渐渐凑到了一块,各自低下头,轻轻亲了下去。
油灯光下杨七的侧脸温柔又眷恋,轻轻哼出了一句戏文,“一株牡丹天边栽,月老移向杭城来。亲手架成鹊桥渡,迎候春风并蒂开。”
沈长流看着他的侧脸,沉沦的无可救药。
三人在山上呆了大半月,期间大雪封过山,积雪压塌过破茅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