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松写给成栋的信中说的非常直白,子弟兵如果在这么下去,他们可以开始考虑退路了,最好是找个没人的,但是大一点的海岛,他们一家人早早的乘船过去,没准还能保住一条小命,武器装备好从来不是军人畏战的原因,也不是他们可以躲在后面的借口,李若松建议成栋不要再使用火力压制的方法,而是就让这些军人经历实打实的厮杀,只有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这些人才能成为合格的军人,而且周将军去世之后,政委团队的建设就停滞了,李若松觉得政委这种存在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现在唯一设置有政委的只剩下特种兵,除开单兵素质不说,南楚所有的部队中,军纪军风最好的是特种兵部队,战斗力最强也最团结的是特种兵部队,思想工作抓的最紧士兵们觉悟最高的还是特种兵部队,李若松觉得各团都要配备政委,连队则必须配备指导员,当初南边的战役让南楚的政委一下断了层,幸好当初还剩下了几个,这几人虽然伤的伤,残的残,但是做做思想指导工作还是可以的,李若松觉得越是战事紧张的前线,越是应该有政委参与,这样才能最大的调动士兵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减轻军官的工作压力。
不得不说,李若松对周和他们这几个军官的了解还是比较透彻的,这些人,你让他们带兵打仗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要让他们去做士兵的思想工作,在平时给这些士兵培养爱国意识,让这些士兵能够认清自己的职责所在,政委是必不可少的。
李若松也劝成栋不要想太多,他的爱好是武器研发,并不是说他研发的武器让子弟兵变成现在这样,而是因为人性本来就是会趋利避害的,能够有让自己更轻松的活法没人会愿意选择一条艰难的道路,更何况成栋的本心是好的,出发点也是好的,唯一有问题的就是这些人没能理解自己的天职是什么,没能明白自己的肩上所背负的责任是什么,这是他李若松的错误,周将军去世之后他就是军队的实际领导者,连他都没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更别说下面这些比他还没有经验的军官们。
当然,李若松也在信中说了,有时候人是不听劝的,与其去苦口婆心的劝导对方,或者恨铁不成钢的训斥对方,都不如让对方自己吃个亏,摔次跟头来的快,只有他自己知道疼了,甚至是疼的狠了,才能改变之前的想法,才能有所改进甚至是蜕变,对于这一点,成栋深表认可周和在没去前线之前,也不认为自己带的这些兵有什么问题,可在自己去了之后他就明白了自己犯的错误,战略目标没问题,战术也没问题,有问题的怡怡是他之前最放心的士兵,最倚重的军官,成栋觉得,按照周和当时的表情和自言自语时说的话来看,最难过的没准还不是自己,自己只是失望,周和恐怕对自己更加失望,搞不好还会质疑自己,毕竟他作为北边战线现任最高指挥官,打仗打成现在这样,打一仗输一仗,回头这些军官还各种找借口,这体现的不是军官的无能,而是他这个最高指挥官的无能。
成栋在读了李若松的来信之后,心情平静了不少,在这个时候成栋觉得自己当初选择把前世的事情说给李若松听是自己这两辈子合在一起做的最正确的决定,没有之一。正因为自己当时跟李若松说了,在这种时候才会有人能够这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也知道自己在难受什么,也知道自己想听什么,更是能够提出让自己很认可的建议,想起这么多年来李若松对自己的维护以及对自己不着痕迹的照顾,成栋突然很想见李若松,很想,很想。
李成和成李兄弟俩见自家爹爹心情好了起来,都松了一口气,就连熊若枫也跟着两个大侄子一起松了一口气,成栋很少发脾气,他们一直觉得成栋是个没脾气的人,没想到越是好脾气的人发起脾气来越是可怕,这段时间连周和在内的所有人都是小心翼翼的,说话都不敢大声,当然,也有可能是没脸说的太大声,被成栋这样训斥,没人能像以前那样底气十足的。
不过,成栋这一通话说的还是很及时的,周和在会议结束之后雷厉风行的撤掉了几个军官的职务,甚至还有一个旅长,海军那边林天恒也干掉了几个船长和大副,平时作风散漫的,打仗诞生怕死的,在军中散播谣言的,怂恿他人消极怠战的,都被一股脑的清理了出去,几个被举报并且被查实有违规违纪行为的士兵也都被送上军事法庭,甚至还有几个被枪毙的。
几个被军事法庭判定枪决的士兵都是仗着军人的身份跑去欺压百姓的,凡是经过查实的,一律被判枪决,当日还会让被欺压过的百姓来观刑,同时对于这些百姓,军队也给了补偿,亡羊补牢总比装聋作哑的好,在子弟兵的风气刚刚开始出现不良风气的时候,成栋的一通火气把这些作风给烧的渣都不剩,这是成栋没有想到的,也是成栋乐见的。
北边前线的动静当然不会瞒过其他几个军区,借着北边的这阵风,李若松在东边也下狠手处理了一批人,南边和西边同样清理了一批渣滓出去,这场被后世成为子弟兵整风运动的清风行动在子弟兵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了不合格被清理出子弟兵队伍的,也有火线提拔起来的,不少青年军官都是在打仗过程中被提拔起来成为基层军官的,成栋和李若松选拔人才的方法差不多,凡是喊弟兄们给我冲的,一律不要,喊弟兄们跟我冲的,才符合他们选择的标准,更有那种什么都不说但是打仗不要命的更是被快速提拔起来。
成栋和李若松在调整作战方法之后,没有了火力压制,再加上纠察队的加入,军队的作战风格一下改变了不少,虽然还是做不到悍不畏死,但是最起码也不会远远的刚刚看到敌人的影子就开始战略后退了。
第374章返回南江府
风气当然不是一下子就能扭转的,不过,能够看到转好的希望成栋就已经很欣慰了,除了军队以外,纠察队也开始整风,随后是朝堂的清风行动,整个南楚一下被清风给吹拂了一遍,根据南楚吏部和兵部的统计,在清风行动中,被开除军籍的人数达到了七百七十余人,被清理出纠察队的达到四百二十余人,被开除公职的人数最多,达到八百余人,有意思的是,被开除公职的人中,全部都是村长、镇长这一类的小官,越是小官贪腐越严重,这种小官巨贪的现象引起了熊若杉的重视,严令内阁组建巡查组,深入到各个村落里面去了解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巡查组用了两年时间把南楚的七个省走了一遍,针对这种情况拟定了一系列的政策。
熊若杉操心政务,成栋和李若松负责军务,三个人分工很是明确,三个小家伙就跟脱了缰的野马一样,在北边前线待一段时间,差不多了就跑去东边,东边呆的差不多了就跑回南江府中跟这熊若杉学习政务处理,再要么就是跟着巡查组跑到下面那些乡镇去,虽然跑的经常不见人,但是三个小家伙的成长也是非常快的,弄得周谨言都跟着他们一起东奔西跑的,熊若杉羡慕的不行,却只能在心里恨得咬牙,决定等到熊若枫即位了,自己也到处跑着去玩,一年到头都让他们看不到才行。
随着时间的推进,北边的战事慢慢变得顺利起来,东线的海军则开始跟马昂的商队玩起你追我藏的游戏,李若松发现马昂的商队非常擅长打游击战,南楚海军出海围剿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南楚的海军回到海港修整的时候,他们反而冒出来时不时的骚扰他们一下,南楚的海军去追,他们就飞快的逃,南楚的海军不追,他们就停在那里挑衅,别说是海军里面这些年轻的军官,就是李若松自己,有的时候都被弄得很不耐烦,这种打法就跟跳蚤似的,你想捏死它的时候,总是找不到,你不想搭理的时候,又各种蹦跶,甚至咬你一口,让人防不胜防的同时,烦不胜烦。
李若松之所以一直没有大规模的让南楚的海军去找商队的踪影,就是为了让南楚的海军也好好学学这种打法,也让他们自己去好好想想该怎么应对,李若松始终坚信实战是军队唯一的检验标准,十次演习搞不好还比不上一次实战带来的效果好,马昂人比大赫人凶残狡猾的多,大赫人武力值非常高,但是做事情非常干脆,说白了就是他们没什么脑子,空有武力值而已,马昂人却非常懂得使用阴谋诡计,李若松未尝没有拿马昂人练兵的意思,东海舰队练得差不多了,就把南海舰队换防过来,等到南海舰队也磨合的差不多了,里面的人换到位了,就把楚江舰队调过来,东海的战事一直没有停歇过,南楚海军的战斗力在这样的磨练中成长极快。
很有意思的是,马昂的商队就像是一群嗅到血味的苍蝇,一批一批的朝着马昂这边涌来,刚开始确实是商队,到了后来李若松觉得这些人已经不单纯是商队的船员了,他们的行事作风反倒是跟军队差不多,李若松觉得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http://.123.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