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分封圣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楚能够屹立上千年而不亡,跟南楚建国之初颁布的一系列诏令有很大的关系,熊若杉即位后改年号为楚明,楚明元年除了立皇太弟和不收阉人的诏令之外,对于礼部提出的请立皇后的提议也被楚明帝给驳回,而后,皇后一位空悬了整整五年。
精海城作为南楚的都城,在南楚建国之后,一度吸引了大量的流民,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精海城的人口数量从十五万激增到四十五万,周边的城镇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是大马路上到处睡得都是人。
熊若杉在跟李若松等人商议之后,决定打通精海城与南江府之间的道路,迁移四十万人到南江府居住,同时跟着一块迁移的还有南楚的皇宫,不是精海城不好,而是精海城到底还是太过于偏僻了,很多消息等传到精海城的时候已经是几日之后的事情,在情报的及时性方面是非常不利于南楚朝廷做决策的。
要迁都,提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南江府其实并不符合一国都城必须具备的条件,考虑到战争会产生的消耗,熊若杉决定在南江府中不建皇宫,只是挑一个院子住着,就跟精海城这边一样,住在小房子里,办公的地方找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地方。
不是没有人反对,问题是反对根本无效,楚明帝看着是个很温和的人,跟他打过交道的人却知道这人根本没那么好说话,尤其是他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情,谁反对都没用,就像是在楚明帝即位之后发布的几道圣旨一样,封了李若松为定国将军,周将军为护国将军,张管家为太子少保,冯保则为户部侍郎,这样的封赏,前面两个人还好说,后面两个人却是让他们这些自诩为人上人的读书人无法接受,这两个人可都是阉人,楚明帝不用阉人,他们很高兴,可楚明帝给这两个阉人封了这么高的官位,又让他们愤怒异常。
想他们寒窗苦读数十载,头悬梁锥刺股的,只求一介功名,宦海沉浮不知道多少年,还不一定能够走到户部侍郎的位置,现在却被一个十多岁的阉人给占了,这让他们情何以堪,要是让他们知道楚明帝若不是想着冯保年纪尚小,资历也浅才只是给了一个户部侍郎,他们估计能把户部给掀翻了。
可给不给户部尚书的位置都是一样的结果,因为户部尚书这个位置安排的是李齐来担任,李齐年纪不小,原本不愿意接受这个任命,可架不住李管事和冯保的劝说,另外楚明帝也跟李齐说了很多话,李齐想着自己还能坚持几年,就当是给自家外孙帮忙,便接受了,户部除了负责南楚的银粮之事,还要负责对外商贸和交流,这个担子还真只有李齐能够挑的起来。
李良也没能闲着,他领了工部尚书的差事,这个地方多少有点吃力不讨好,没什么油水不说,一旦出了事情还是最容易背黑锅的,可李良却很喜欢,精海城的建设是他带着人一砖一瓦给建起来的,每当发现了新的矿石,他比成栋都要兴奋的多,他打从心底里喜欢这种修桥筑路建房子的事情。
兵部尚书是周将军担任,兵部侍郎一个是李若松,另一个却是成栋,成栋出任兵部侍郎一职也是让满朝文武哗然,当然,哗然的内容有点不太一样,了解成栋的都知道这是成栋应得的,他们是由衷的为成栋高兴,可不了解成栋的人却觉得这简直就是儿戏,加上前面那几个任命的圣旨,不少朝臣觉得这个皇帝是不合格的皇帝,任人唯亲,是非黑白不分。
李家对楚明帝是有恩情,也是楚明帝的母族,可不能因为这个,六部之中就给了他们这么多的尚书和侍郎的位置,这简直是拿国事做恩情,是万万不能被接受的。李齐他们不说什么,毕竟也是正规科举出身的,还是个举人,他们没什么好质疑的,李若松是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做个侍郎的位置倒也不那么难接受,两个阉人他们没办法多说什么,可李良和成栋他们是有话可以说的,李良连科举都没有参加过,真正的草民,也没听说有什么独到之处,工部虽然是六部之中最不受重视的一个地方,可这不代表他们就会任由一个泥腿子占着茅坑不拉屎,硬是霸着一个尚书的位置,还有一个是双儿,居然占着兵部侍郎的位置,他是有多大的能耐竟可以坐这个位置。
楚明帝知道下面人的想法之后,微微笑了一下,让人将李良和成栋前些年做的事情一件一件的说了出来,说到一半,不少朝臣都低下了脑袋,等到念完了,对于这两人的任命也没多少人发对了。
从决定迁都开始,精海城先后派出五万人前往南江府进行府城修建的工作,其中有三万人是负责修路的,另外两万人是负责城市建设的,南江府在上次的动乱之中毁了大半,楚明帝的意思是完全按照精海城的城市布局来修建南江府,户部和工部自然是不会反对的,因为这种修建方式非常简单,而且非常省银子,光是不建皇宫这一项就省了上千万两的白银,傻子才会反对,更别说精海城的房子用料都是经过改进的钢筋混凝土,不管是从时间上还是从人工上,都比建一座座园林容易的多。
户部和工部不反对,兵部当然也不会反对,其他三部倒是想要联手,偏偏他们自己内部的意见也不一致,等到好不容易统一了意见,南江府的建造图纸都已经被楚明帝朱笔御批通过了,这些人也只好眼睁睁的看着李良派人过去。
从精海城前往南江府的马路非常宽敞,是后世都不常见的八车道,因着炸药和车辆的投入使用,平坦宽敞的马路很快就修好了,这一路上可谓是逢山炸山,逢水架桥,三万多工兵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将路给修到了南江府的城门口,效率高的让那些旧臣们看的目瞪口呆,等到这些人做着蒸汽车沿着大马路去往南江府的时候,那种感觉,别提有多纠结了,即高兴于这些新东西,又担心日后会被李家人给挤压的毫无立足之地。
南江府的修建也很快,按照城市规划,南江府首先要朝外扩充,分成东南西北四个区,东边是最靠近精海城的,被作为政治区,官员以及家眷都住在东区,新的议事大楼也在东区,南边是商业区,所有的商业都集中在南边,商贾也都住在这边,北边是军事区,兵营、军校、军区大院以及军事训练基地都放在北边,这边也是最靠近楚江的地方,一旦北边大军压境,他们作为南楚的第一道防线便只能战死不能后退,当然,海军驻扎在北边也方便随时出动,若是住在了南边,光是从南边赶到北边都不知道要用多长时间,真要是遇上战事了,一分一秒都是不能耽搁的。
西边则是平民区,相对来说房子简陋一些,可到底比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要好不知道多少倍,各种工厂基本上都集中在北区,当然,将西边作为工业区的原因还在于从这里分流出去的一支地下河,成栋决定将这条地下河作为下水道系统中的重头,如果没有这个地下河,他想要将南江府做成第二个精海城,难度还是挺大的。
三个多月的城市建设,一个月的时间都放在了地下道的修筑当中,没办法,毕竟是在地底下工作,依着现在的技术水平,能够做的八九不离十已经算得上是极为不错了。
南江府改建好后,楚明帝带着人率先登上了开往南江府的蒸汽车,自从蒸汽车问世之后,成栋带着科研院的人陆陆续续的弄出了大型的公交车这样的神物,一辆车最少可以坐八十人,最多可以容纳一百三十多人,虽然精海城要过去的人多,但是多来回往返几次也能够全部运完周将军一早就安排好了前往南江府驻防的队伍,一个团留在精海府,其他四个团全部开往南江府,那里是对大赫作战的第一线,南江府同楚京只不过是一江相隔的两座城池,若是大赫挥兵南下,最有可能的就是直奔南江府,只有在南江府做出些事情来,才能够洗刷之前两千骑兵被全歼的耻辱。
正因为明白这一点,周将军在南江府的布防上用了不少心思,各种大炮是必不可少的,城墙上那些老炮都被取了下来,换上了新式的迫击炮和红衣大炮,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枪支也都给守城士兵配备上了。
反正他们现在别的不多,就是存货多,几个仓库都被堆得满满当当的,只怕他们用不完堆积在那里,却不怕他们用的太快不够用,毕竟,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htt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