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二话没说,拿起来就把它放进了垃圾筒,然后对这位主管说,假如ibm公司打算签署这份协议,就应该提供一份他史蒂夫喜欢的那种既简单又简短的协议书,内容最多也就五六页。
任何人都会想到,这位主管回到ibm公司后,公司主管们对这件事会认真考虑的。随后,'bm公司的代表又与史蒂夫进行了接洽,并建议他起草一份自己比较认可的协议。史蒂夫照此做了,两家公司的谈判又回到了正轨。
与ibm公司的这次谈判是在next公司刚刚成立不久,史蒂夫当时就想为next公司的发展铺一条“金光大道”。史蒂夫明智地认为,虽然next公司与ibm公司要达成的协议除了能让别人感觉他可信赖之外,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正是这种值得信任的光环,才可能让他在电脑界无往不胜。另外,有关两家公司要商讨合作的消息也不胫而走,商业媒体记者们也争相报道,希望能得到一点两家公司下一步怎么做的消息。
两家公司的谈判一直在继续。到1989年,next电脑销售一直委靡不振,史蒂夫的主管们也开始讨论公司是不是应该放弃对电脑硬件的研发,而把重点放到软件的开发上。正当next公司处在发展的关键时刻,ibm公司与史蒂夫签署了协议,根据协议条款,ibm公司将出资数百万美元用于扭转next公司的萧条局面。
然而,next公司与ibm公司的合作并没有结出丰硕的成果。因为ibm公司推动两家公司“联姻”的是富有远见的行政主管比尔·洛,也是他让ibm公司的个人电脑焕发了生机,然而,他却离开了ibm公司去了施乐公司,当然,这也不一定是他做出的最好的个人职业规划。这件事对next公司来说,就等于给他们的合作敲响了丧钟。在这之后,两家公司的合作项目就交给了远没有比尔·洛有远见的人的手里。
虽然ibm公司按照与next公司签署的协议条款提交了相关款项,然而,他们随后就拒绝了与next公司的合作,也不打算使用nextstep操作系统了。史蒂夫不得不承认他们已失去一次绝好的合作机会。与此同时,ibm公司和微软公司在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微软公司极力推动他们开发的人性化的公司的合作能顺利进行下去,而且在比尔·洛提出辞职之前很长时间就签署了协议。这样的话,比尔·洛就可以看到ibm公司推向市场的个人电脑装配的是nextstep操作系统,而不是windobsp;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的话,就应该是史蒂夫轻松占领软件操作系统的市场,而不是比尔·盖茨。当然,史蒂夫也会毫不费力地获得每一台电脑的操作系统“特许权使用费”。
史蒂夫和他的新“海盗队员”们很快发现,如果能够研发出一种使用专门订制的芯片的电脑就有可能取得成功,因为订制的芯片资源有限,并且也很难获得。他们再次把目光对准了摩托罗拉,最后锁定在68030微处理器上,它和以前研发麦金托什机所用的芯片同属于一个系列,但这是这一系列中新一代的微处理器。
然而,摩托罗拉公司在同意了为next公司设计这种芯片后,却一再拖延时间,第一批芯片预计1987年能生产出来,后来拖到1988年,然后又拖到1989年,最后也就错失了与next公司合作的机会。而且摩托罗拉生产出来的芯片还不能达到next公司的要求,因为这种芯片无法带动可视软件。
摩托罗拉公司没有按时提交next公司订购的芯片,虽然给next公司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也有一件值得欣慰的事,那就是史蒂夫又成功地完成了计算机机箱的设计。这次史蒂夫设计的机箱的形状还是立方体样式,但机箱非常吸引人,也很漂亮。可除了机箱以外,机器就没有其他令人大为赞叹的特色了,这颇令next公司的员工失望。
看起来,史蒂夫又再要求next公司设计的新型电脑一定要做到非常完美了,但他的这种完美要求,无异于“宣判”了这种电脑的“死刑”。next公司设计的新型电脑问题就出在驱动器上面。新型电脑不使用软盘驱动器,而是采用了技术性能要求较高的光磁盘驱动器(opucalmaicdrive),这种驱动器能够把数据写入一种特制的光盘上。在计算机技术领域,使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