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处于吴地,自古以来就是个水土养人的地方。尤其是吴姬柔婉,吴歌清丽,吴语温软,如若是吴姬用吴语唱吴歌,那就称得上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了。
记得曾经有一次,他和萧景琰嫌夏天暑气重,热得受不了了,就一起跑到京郊的孤山去登高避暑。夏日间的山林里碧绿一片,葳蕤生光,走着走着,不知从哪里传来一阵空灵的歌声,荡得两人忍不住驻足倾听。
“……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
适见戴青幡,三春已复倾。林鹊改初调,林中夏蝉鸣。
秋夜凉风起,天高星月明。兰房竞妆饰,绮帐待双情。
白雪停阴冈,丹华耀阳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莺歌婉转,曲声扬扬,转眼间唱尽了春夏秋冬四时,流出女子家的眷恋多情,透着股灵动清纯的味道,非常悦耳优美。听来,比皇宫里乐馆里那些更加动人心弦。
林殊侧头听了一会儿,面上露出悦色,笑眯眯地对萧景琰说道:“甚美。”
萧景琰拉过他的手,赞同道:“的确甚美。”
第二次听到同样的旋律,也是在金陵郊外。
那时候萧景琰被派遣到陵州,林殊出去送他,五里短亭,十里长亭,沿着淮水而下,送了他整整三十里。
那时候正是柳枝作帘,风絮成纱的时节,临别在即,二人又是情浓之时,总是有千言万语也交代不完的。最后林殊只是折给萧景琰一枝春柳,便调转了缰绳策马而归,反倒是临行的萧景琰站在原地看了他良久。
耳边隐隐传来浣洗的女子悠悠的歌声,混了淮水“哗哗”的水流声。
“……自从别欢后,叹声不绝响。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春桃初发红,惜色恐侬擿。朱夏花落去,谁复相寻觅。
鸿雁搴南去,**燕指北飞。征人难为思,愿逐秋风归。
夜半冒霜来,见我辄怨唱。怀冰暗中倚,已寒不蒙亮……”
第三次听到吴语四时歌,是梅长苏踏着风霜再次回到金陵时。
城门上的金陵二字还如他离开时一样稳稳地在那城门楼上,他怔怔地看着那两个字,总不自觉地回想起年少时鲜活的光阴。
“……崎岖与时竞,不复自顾虑。春风振荣林,常恐华落去。
含桃已中食,郎赠合欢扇。深感同心意,兰室期相见。
自从别欢来,何日不相思。常恐秋叶零,无复莲条时。
果欲结金兰,但看松柏林。经霜不堕地,岁寒无异心……”
而四时歌也是在那时候恰到好处却又猝不及防地响起,像是欢迎他回来似的,让他还措手未及,就被卷入了过往里。
今天是他第四次听到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