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蓝亦鹏高一那时,村里人在他爸的带领下才一起凑了点钱,请了挖掘机来开路,然后村里人每户派一个劳动力出来修路。
这路还都是等到过年前后那段时间才会开工,因为这段时间村里人才有空,外出打工的回来了,田地里的活也忙完了。因此这路还修了三年多,直到蓝亦鹏上了大学才修完。
路修成之后,一直到现在都还是泥路,每年还得修一修、补一补。村里人这几年都陆陆续续的买了摩托车,外出基本都不走路了,就是外出打工回来的也会打电话回家,让家里人或亲戚开车出来接。
如今还是走路回家的可能也就蓝亦鹏了。蓝亦鹏他家自然是没有买摩托车的,家里目前也没人会开摩托车,就算是有,蓝亦鹏也不一定会叫家里人出来接,毕竟他爸叫了也未必会出来。
蓝亦鹏他叔家里就有摩托车,他叔和他堂弟也都会开,但蓝亦鹏连他叔家电话都没有,就算有,他也不会叫他们出来接,自己不招人待见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于是,蓝亦鹏背着背包,提着小皮箱,一个人在路上慢慢走着,虽然是冬天,但今天的太阳还是挺大的,蓝亦鹏还冒了一身汗。路上还时不时开过一辆摩托车,扬起一阵阵的尘土。
下午四点多,蓝亦鹏才到达了村里。这村子四面环山,蓝亦鹏家就在村子最里面,家的背后就是一座大山。
所以蓝亦鹏回家必须穿过村子,一路上看到叔叔伯伯、老爷爷老奶奶,蓝亦鹏都一一问好。
家门口出来不远的地方,蓝亦鹏他爸和附近的邻居正围坐在一个炭火盘边烤火,蓝亦鹏叫了一声‘爸’,然后又跟邻居们问好。邻居都热情地回应了,唯独他爸还像往常那样爱理不理地点了点头。
要是在路上两父子碰上,没有外人在场,蓝亦鹏他爸一般都不会理蓝亦鹏的,蓝亦鹏也不会问好,问好也未必得到回应。记得上小学那会,蓝亦鹏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回家,路上碰到他爸,蓝亦鹏叫了声‘爸爸’,但他爸理都没理他,从那以后蓝亦鹏就不再问好了。当然,有外人在的情况下,蓝亦鹏还是得给他爸几分面子的。
回到家,蓝亦鹏他妈妈正在家里的天井里洗菜,看到蓝亦鹏回来倒是说了句:“回来了啊。”
这天井其实是家里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然后天井里有一口井,平时洗衣服、洗菜都是在这口井边,村里人的房子基本都是这种风格。
他家这房子,是两层的水泥楼,四室一厅,还是蓝亦鹏小时候还没开始上学那会建的。房子基本没有装修过,就一楼的室内墙上刷了层石灰,然后装了门窗。
“嗯。”蓝亦鹏应了一声,拿着行李放到房间里去。房间里的床上空荡荡的,席子、被套等应该是放在楼顶上晒着了。蓝亦鹏昨天就跟家里打过电话,说了今天回家,所以他妈妈才会把席子、被套都洗一洗,棉被也拿出来晒一晒。
蓝亦鹏放下行李,到井边洗了个手,就到客厅里坐下,倒了杯水喝,一个多小时的路,实在是累瘫了。
蓝亦鹏他妈妈洗完菜,又去喂鸡喂鸭各种忙活了,典型的良家妇女,忙里忙外,总也闲不下来。
蓝亦鹏休息了十几分钟,拿出手机想给吴铭发个信息,不过这大山里信号实在是太差了,发个短信都发半天没发出去,更别说上网什么的了。
没办法,蓝亦鹏只能到楼顶上去,把消息发了出去,刚发送成功,吴铭的电话就发了进来。
“喂,铭哥,我刚到家,你回到家了吧?”蓝亦鹏坐在天台上,接起电话问道。
“到家就好,我中午就到家了,怎么样,累不累啊?”吴铭在家一看到蓝亦鹏的消息过来,就回房里去打电话了。
“还好吧。”蓝亦鹏从小就是别人家吃苦耐劳的好孩子,这点累确实不算什么,只是很久没走这么远的路了,感觉是比以往累一点。
“我之前打你电话怎么都打不通啊?”吴铭问道,他知道蓝亦鹏回家得七八个小时,要是遇上堵车或者中途转车要等,那时间就不一定了。所以他等到下午四点左右才给蓝亦鹏打电话,可是一直打不通,提示不在服务区……
“额,我这很偏僻的,信号不好,经常不在服务区,我现在还是在我家楼顶才有的信号!”蓝亦鹏也没看到有未接来电那应该就是信号问题,打不进来了。
“好吧,那我想打电话给你可怎么办啊?”吴铭咕噜着道。
“啊,你说什么?我听不清。”蓝亦鹏问道,果然是信号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