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手下几块碎银子递过去。
小厮得了实惠笑的更开心,麻利的领着韩清洺进去,叫了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出来,“这位啊,可是我们这儿最能**的翻译之一,不仅会说倭国话大同话,还会说万盛高丽暹罗等等十来个地方的话。”
“最重要的是,”小厮探过来神神秘秘道,“他父辈也是大同人!”
韩清洺笑的开心,直接递了个荷包过去,那小厮掂量掂量,笑的眼都不见了。“不过这好翻译也贵,我看公子你出手阔绰,应该也不在乎这一点钱吧?”
韩清洺道,“那是自然,一分钱一分货,只要这翻译足够好使,再多银子,我这儿也不差。”
那翻译直接道,“您放心,我绝对不会让人失望的。”出口正是地道的大同官话。
韩清洺点点头,道,“这几日还要麻烦你了,不知租金怎么算?”
翻译道,“每月十五两,我会的多,所以要多些。”
韩清洺身后的两个随从咋舌。
这般贵,怪到刚才那小厮说要价高,十五两银子,乡下能买几十亩良田了!
韩清洺却面色不动,“可以,跟我走吧,不过在此之前,你先告诉我这里什么地方住的最舒服,什么地方人最多,什么地方人最少,什么地方平民最多,什么地方有钱人最多。”
第一个问题普通,后面的却犀利。翻译听了,便知,这个不好糊弄的。
此间翻译还领着类似导游的工作,寻常商人来,了解本地行情知道人群分布都靠他们。“行家啊!”翻译赞了声,“这好说。”说完一一解答,末了笑道,“您放心,我的活儿可是出了名的好,保证叫您满意!这倭国的日子,绝对让您过得舒畅!”
韩清洺一一听完,点点头,道,“行了,带我们去找间好的客栈。放心,赏银少不了你的。”
翻译立刻笑了。
行,不但精,还是个大方的。
倭国的货币和大同万盛不同,是打成了薄片,上有花纹的银子,韩清洺来这儿,先去钱庄换了货币,才带着苏伟和另一个随从去了客栈。
苏伟坐下来,问,“你说,他们真躲在这儿?”
韩清洺淡淡道,“八成可能。”
苏伟睁大了眼,“咦?你怎么知道?”
韩清洺抬头,淡淡看他一眼,“方才我与那翻译聊天,他说,这两年此地人口大涨,尤其是浪人。”
苏伟道,“那又怎了?”
韩清洺道,“倭国虽时常地震海啸,但人口少,哪里突然来的这么多人?这儿的发型与大同不同,那些人来此地躲藏,却不剃头,很容易看出不同。”
苏伟比了个大拇指。“没想到你才来了半天就了解的这么清楚,厉害!”
韩清洺道,“小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