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觉得在别的地方,什么都不对,喝的水不对,吃的饭不对,连睡的床也不舒服。”
“我也这么感觉,我一回去,就犯了咳喘,一只咳嗽个不停,现在一回来又好了。”
“回到家里,就跟皇太后似得,动一下都要被一群人盯着,烦!要是他们知道我这边还下地干活,肯定要吓死去!”
“哈哈……”
大家甫一见面,就叽叽喳喳说开了,离开了一个多月,大家都想死这里了。虽然在这里,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动手,可是大家就是觉得舒服惬意的很,在家里,直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反而觉得不自在了,真是奇怪了。
“可能是在这里,大家都是一样的,热热闹闹的,跟很亲密的朋友一样,无忧无虑,所以很舒服,回去了,别人不自觉地就捧着你了,觉得人的距离就出来了,所以不习惯。”
好些人都点头认同这样的说法,回去之后,连儿孙都捧着自己,没有家人的亲密感。
当然他们也知道,这是多年来形成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今要打破这种格局,已经十分困难了,儿孙们有自己的生活,再要求太多,真的是给他们添乱,所以还不如保持一点距离。
回到了乡下的老人们,真是如入了水的鱼儿,都活起来了。
见卫靖泽那么忙,老人们也纷纷撸起袖子要帮忙。
开犁田的机器是不行的,上山施肥也不行,猪圈牛棚啥的肯定不能去,活儿太重,于是大家就一部分跟着老汉去地里干活得了,撒一下种子,浇一下水,活儿简单,干久了也会累,累了就休息,也不能盼着他们能做多久。
现在的老人家们还有点孩子气了,干什么事儿还要你追我赶的,比个赛,干活效率还真比卫靖泽猜的要高一点,反正一群人干活,他们都很带劲,情绪很容易被带动起来。
另一部分老人家找不到活儿干,就问卫靖泽有没有别的活儿。
卫靖泽是活儿多,可是老人家们干不得啊,只好说:“没啥适合你们的活儿,你们干坏了我还得再来一遍。”
“那个……那个学校那边没有适合我们的活儿吗?”
“学校还是工地,都是重活儿,还危险,你们还是别了。”
“哎呀,你这死脑筋,学校要招生啊!要招老师啊!这事儿有人干没?”
这活儿是有人干,潘秋阳就是最上心的,可是效率却很一般,到现在为止,老师还没招到几个,主要是来应聘的人水平不够。
第254章招聘难
卫靖泽是为了孩子们,而潘秋阳私心更重一分,想世界上有几个父亲能为自己的孩子开设学校?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为自己的孩子开办一所学校?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对老师的要求很高,可是老师们也不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家也是要往高处走的。叉水村在地理位置上已经很不占便宜了,因此招聘的工作进展并不顺利,没有了作为教学基础的重要资本——教师,学校招生工作也像是陷入了泥潭一样,寸步难行。
卫靖泽倒是想操心这个事情来着,可是他被自己家的事情绊住了脚不说,没怎么上过学的他对怎么招聘教师的事儿更加没有一点概念了,因此就算是想使劲儿,也没有地方使。
现在这些老人家主动说要来帮着卫靖泽做这个招聘和招生的工作,卫靖泽真有一种大材小用的感觉,这些老人家都是什么人物啊?现在要为了一个小学重新开始文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