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1 / 2)

花事了

作者:丁丁冬

1。契子

我是在北京认识的华兰文。

她幽雅知性,偶尔也露出点狡黠,正处于女人最黄金的年龄,30岁。

她在一个小外企做了两三年的普通职员,一个月拿3000左右的薪水,朝九晚六,公司从来不加班,因为老板不好意思让薪水不高的普通职员加班。每周都迟到个两三回,公司也不扣工资。老板说了,公司分工很科学很合理,尽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其余的公司不会跟员工太计较。让我这个中央级国家机关的公务员在心里偷偷感叹:资本主义可真好呀。

更让我羡慕的是,她还有一个温文体贴的老公,几乎每天下午六点都会在公司写字楼的大门口等着她,当然了,她五月份刚举行婚礼,新婚燕尔嘛。这种体贴能维持多久,我拭目以待。我承认自己有点酸葡萄心理。

如果她不跟我说,打死我也想不到她的经历竟然还挺丰富,我一直以为她就是温室里的花朵,是一条平静无波的小溪。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她生在一个小山村,也长在这个小山村。

“什么?是真的吗?当她有一次说起自己的出生地时,我大声反问道,声音大得让周围喝咖啡讲情调的人们纷纷侧目。

她出生在一个山清水净的北部村庄。

父亲做了大半辈子村长。女儿一出生,他抱着这个长的挺好看的娃娃跟妻子说,一定要起个好名字,要不配不上我们这好姓氏。要斯文秀气的,不象我们,都是国呀,军呀,红呀,花呀的,太不讲究了。

父亲抱着本新华字典查呀查的,终于起了一个:华岚雯。父亲和母亲说,你看,有山有水有风还有文采。母亲连连点头。

三四岁的时候,夫妻两个开始教孩子写字,女儿写出来的名字总是分得很开,三个字象六个字,父母亲只好将她的名字简化,并改了户口本。

从此,她就是“华兰文”了。

2。吾家有女

华兰文第一次听到有人夸她长得好看是在五岁的时候。

那年夏天,妹妹华兰欣刚出生,妈妈整天在床上抱着她。华兰文已经享受了快五年的独生女生活,突然家里多了一个小东西,她很好奇,也有点生气,只要妈妈一抱着妹妹,她的眼睛就变亮了,站在地上看着她们,泪珠在眼眶里打转。

爸爸笑看着她把她举起来,她高高得坐在爸爸的肩膀上,居高临下看着妈妈和妹妹,在妈妈的笑声中很得意的和爸爸出门玩儿去了。

刚出院门就碰见一位走路很慢很慢的爷爷,村里的小青年都给这位爷爷取了个外号叫“轧路机”。

华兰文每次提起这位爷爷都会特别心酸,比提起自己过世的爷爷奶奶还要难过。她说每次看见孤寡老人在路边颤巍巍的乞讨,她都会想到这位爷爷,尽管知道北京的很多乞丐都大有文章,她还是会忍不住给钱。

爸爸停下脚步跟老人家打招呼:“大叔,又去镇上赶集?“

爷爷笑着说:“是啊是啊,带文文去玩儿?”

又抬头端详她半天:“这小姑娘,长得真好看。不光是好看,还透着股机灵劲儿,就咱村长那老婆(爸爸这会儿还是村里的会计),别人说她是苏杭二州中的一州,我看只能算是个画美人,有形没神那。”

说着又迈开磨磨蹭蹭的步子往前走了。

机灵就是聪明,这个华兰文是知道的。她的聪明在村子里家喻户晓,从三岁起,爸爸妈妈就教她写字,她现在能从一数到一百,还能全部写出来,会进行一百以内的加减运算,能认识并写出几十个汉字。尤其让人称道的是,她能理得清复杂的亲戚关系,比如爸爸和姥姥家亲戚的关系,妈妈和奶奶家亲戚的关系,什么堂叔伯,表姑姨,她都一清二楚,包括村子里小朋友的父母叫什么名字,爷爷奶奶叫什么名字,她都知道。

我当初听见她说这些的时候,非常惭愧,要知道我现在年近三十,还搞不清这些复杂的关系,上次,我父亲的一个姑家表哥从家乡来北京玩儿,我当着人家的面吭哧半天,都不知道如何称呼比较合适,只好点点头说了句你好。可是人家五岁就能弄明白这些了。

“爸爸,什么是好看?”华兰文问爸爸。

“文文长大了就明白了。”爸爸给了一个她不太满意的答案。

六岁那年的秋天,华兰文开始上学了,一开始按照农村小学的惯例上学前班,她刚呆了一星期,老师就烦不胜烦了。

老师是一个高小毕业的农村妇女,校长给她的任务就是在这一年中,让一点教育基础都没有的农村孩子能简单认识几个字,能进行十以内的加减运算,更重要的是,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和健康。

这个身兼保姆和教两职的农村妇女,教学方法很简单,就是在黑板上写几个汉字或者阿拉伯数字,先教孩子们读几遍,然后让孩子们挨个站起来读,最后布置作业,一般是每个写十遍或者二十遍。

孩子们埋头擦擦写写,大多数孩子半天都完不成可华兰文不一样,她过几分钟就会举着作业本说,报告老师,写完了。老师很烦恼,因为老师在孩子们写作业的时候,一般都在织毛衣,可华兰文一报告,她就得停下来看作业,总是全对,等这孩子坐下后,她拿起毛衣,却忘了那花样该怎么继续织下去,还得重新数针脚。别的孩子也受到影响,华兰文一喊报告,他们就全抬起头来看看她,看看老师,一会儿教室里就“嗡嗡嗡”乱成了一锅粥。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