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阅读12(1 / 2)

意事项,才放他们离开了长祚宫。

赵承一整天没有休息,却一点也不觉得累,他见纪桓昏昏沉沉又要睡过去,忙把考虑了很久的话说了出来:“先生,我想回封国去。”

纪桓一怔,有一会才反应过来赵承的话。他顿时觉得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下来,看着忐忑等着他回话的赵承,含笑点了点头。

赵承想这事已经很久了,之所以一直拖着没说,完全是怕纪桓惦记着纪延年的死,不肯离开。可谁知道,转眼间储君之位的争夺已经演化得那么激烈,更是有人连他这么“无害”的小小少年都惦记上了。这一次纪桓运气好,碰见了齐王车驾,可若是还有下次呢?

赵承根本不敢想,如果再次失去纪桓,他会怎么样。

纪桓两天未归,也没遣人报个信,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想必已经乱成一团了。第二天一早,赵承让郑安亲自拿了纪桓的印信,到纪府报声平安,顺便把如意带来。他自己则选了不少珍玩去了赵显家里,代纪桓谢过他救命之恩。

赵承突然想到,前世是不是也是因为这救命之恩,才让纪桓最后宁肯牺牲自己,也要救他一命呢?

说来赵承这还是第一次来齐王府。赵显显然有点意外,他这弟弟一向对他冷淡,这回居然登门道谢,看来这纪长卿在他心里的地位还真不一般呢。

他们兄弟二人寒暄了几句后,便开始满嘴屁话天马行空地兜圈子,最后赵显先按捺不住,对赵承说道:“刺杀长卿的死士,我查到了一点线索,很可能是大兄派去的。”说完赵显站起身,亲自去了趟内室,出来的时候手里捧了一支羽箭。

赵承接过羽箭,遍寻了一周后总算发现,箭杆上刻着一个大篆的“赵”字。

赵承:“……”这个“赵”字的写法的确是赵舜惯用的没错,可是中山王私印见过的人绝对不少,谁还不能模仿一下这个“赵”字了?

只不过真凶是谁,目前来说还真不是最重要的。赵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顺着赵显的意思做出恍然大悟状:“原来如此。”

看着赵显满意的样子,赵承“愤愤不平”地说道:“可是大兄为什么要刺杀我的先生!”

赵显叹了口气,说道:“阿承,你有所不知,自从父亲病了以后,咱们这位大兄可是草木皆兵,见谁都觉得有威胁。唉,你自己多加小心,那天的事,谁知道呢?”

赵承垂着头,看不清表情。良久,他才抬起头,对赵显说道:“阿兄,我今天其实是有事相求:等父亲病好一些了,我想回封国去。”

作者有话要说:嗯……它其实是个过渡段

☆、便有祸心此中藏

“阿兄,等父亲身体好一些了,我想回封国去。”赵承诚恳地说道。

赵承这是真心话,他这辈子的确是不想再淌这趟浑水了。反正大周运势未尽,不在他手里中兴也有别人;就算他的两个兄长都不行,总还有后人。

赵显惊讶地看了他一眼,沉吟道:“哦?可惜父亲未必会答应。”

赵承咬了咬唇,突然对着赵显深深一揖:“阿兄,求你帮我!”

赵显没有说话。

从齐王府离开后,赵承便开始盘算起来怎么离开长安,什么时候离开。看赵显的意思,显然是想趁机坑赵舜一把的。那支刻着“赵”字的箭,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赵显从现场捡到的,不过就算是,要拿它问一个诸侯王的罪名,也实在太难了。

可是,如果这话是从自己嘴里说出来的话,那就大大不同了。堂堂中山王已过而立之年,却跟自己十四岁的弟弟过不去,只要他闹上一闹,无论真假,赵舜都决计要惹上一身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