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39、天下古都(2 / 2)

传说上古时期人类始祖女娲就在邯郸古中皇山抟土造人、炼石补天,103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新纪元。

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在商代早期建都于邢(今邢台),后迁都于殷(今安阳)的数百年间,邯郸均为畿辅之地,古本中,就有商末殷纣王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至迟在殷纣王时期邯郸一名就已经出现,证实邯郸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历史。

邯郸之域在西周时属于卫国,春秋时为晋地,当时邯郸已是闻名遐迩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的著名城邑,晋定公十二年(公元前500年),晋国正卿赵鞅(赵简子)已将邯郸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从此,邯郸便成了赵氏的世袭领地。

战国时,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将赵都自中牟(今河南鹤壁西)迁徙到邯郸,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历经八代王侯,延续了158年的繁华,特别是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开改革之先河,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富国强兵,国势大盛,雄踞战国七强之列,使赵国成为可与强秦抗衡的国家之一。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军破邯郸,赵王迁降秦,邯郸属秦国,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赵国,次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邯郸是邯郸郡的首府。

四、临淄

临淄原名营丘,因东临淄河,被齐献公更名为临淄。

临淄历史悠久,太古太昊伏羲氏兴起在齐地,这里又是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氏的故墟,古帝少昊之世,以鸟为图腾的爽鸠氏族部落聚居在这里。

虞舜时期至夏代,有季氏族部落居住在这里,殷商时期,有姜姓逄伯陵氏居住在这里,殷商末年,有蒲姑氏居住在这里。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武王二年封太公姜尚于齐地,建立周代齐国,都治营丘,传至六世胡公静,为避东方莱夷侵扰,被迫迁都薄姑(今博兴县境内),公元前859年,七世献公率营丘人杀其兄胡公,返都营丘,因临淄水,故更名临淄,此后,临淄为齐都城,历时638年。

姜氏自太公始,经西周、春秋时期,传位31代,治齐达六七百年之久,史称姜齐,公元前386年(康公十九年),大夫田和迁康公于东海,篡权自立,仍都临淄,改?邑为安平,改棘邑为画,历经8代君主,治齐达160余年,史称田齐,公元前284年(赦王三十一年),燕将乐毅陷齐70余城,唯莒、即墨两城未下,临淄归燕属5年,公元前279年,田单复齐,立襄王法章,返都临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推行郡县制,始置临淄县,属齐郡,治临淄,秦楚争战之际,田氏宗人儋、假、市、都、荣、广、横7人相继统治临淄。

五、郢都

郢都是南方的霸者楚国的都城,位于湖北省荆州北面离城8公里的纪南城,曾经有二十个王以那做首都,历时四百多年,因此成为了当时南方一个大都会。

当时各国之间的商业相当频繁,各国的都城,同时都是商业中心,郢都当然也是重要的商业中心了,此外,由于它是长江中游水陆交通的中枢,因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78年,郢都遭到秦军入侵,因而变成废墟。

郢都当时的规模十分大,城东至城西长4450米,城南至城北阔3588米,城墙的周长15506米,共有七座城门,城内有四条古河道。

道家的始创人老子和爱国诗人屈原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屈原更在楚国的都城郢都度过他的大半生,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忠告反而将其逐出郢都,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于同年农历五月初五写下,之后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秦国占领郢都后改为南郡。

六、大梁

战国时魏(梁)国都城,当时中国最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魏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一说魏惠王五年或六年),魏都自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此,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王贲攻魏,决黄河及大沟水灌大梁,城毁魏降。

这几座原來六国的都城在被秦始皇灭亡之后,就重新划分成了郡县,为的是便于管理,如今也是秦始皇要重点守护的地方。

这次的地狱魔兵入侵,其祸之烈,绝对是前所未有,令人不得不提起十二万分的警惕,小心应对才行。

秦始皇就是在琢磨,应该如何分配大秦的军队和那些前來并肩战斗的反秦力量,可以让天下免除被屠戮的命运。

这一刻,秦始皇已经完全抛弃了个人和国家的恩怨,一心在意的是天下苍生的生死存亡。

…………/di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