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2章(1 / 2)

悸恰?br/>

华人导演基本是被排除在外。虽然在剧本创作过程中,随着接触越来越多的历史资料,萧逸臣自己也被日本人当年在南京放平的诣天界行所激怒,甚至产生了一种深深的痛恨。但仇恨并不能解决问题,反思才是对历史真正的尊重。

作为一名电影人,萧逸臣知道想要拍出一部接近真实历史,经得住时间考验,能够为大众广为接受的电影,制作者的立场必须个,绝对客观公正的角度。而所有的华人导演,基本都不能逃脱这种情绪的干扰。即便是某位华人导演能够不偏不倚涧书晒细凹曰甩姗不一样的体蛤”、奸去外客观公正的古场卜拍摄纹部电影,纹样的安排也会成攻击的把柄。何况要在全球引起足够的关注,华人导演还没有人能够挑起这幅重担。

最后萧逸臣想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影片《辛德勒的名单》奠定了斯皮尔伯格在文艺片领域的崇高地位,加上他是广誉全球的电影大师,其影响力正是萧逸臣所需要的。

但是要说服斯皮尔伯格执导这部电影,难度应该是萧逸臣和斯皮尔伯格合作以来难度最大的一次。首先是因为这部影片的主题过于沉重,人类丑恶的一面被战争的魔鬼催化之后,留下的是一桩桩令人无法回避、却又不得不正视的人间惨剧。萧逸臣相信自己手中掌握的资料,足以让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动容,而电影导演作为人群中情感较为深玄细腻的一类人,所经历的痛苦也就愈发的深重。

在拍完《辛德勒的名单》之后,斯皮尔伯格整整调整了一年多的时间。期间还多次借助心理医生的治疗。才从那种负面的情绪中走出来。《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之所以称得上伟大,是因为导演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其中,所以导演经历的痛苦是观众都难以想象的。

这种滋味,在萧逸臣改编拉贝日记的过程中深有体会,作为一个中国人,他能深切的感受到日本在战争中加之于平民的苦难,就如身为犹太人的斯皮尔伯格能够深切的感受到纳粹的暴行留下的痛苦。无论是对于编者还是导演,这都是一场心灵的磨难。

接拍《拉贝日记》,势必会让斯皮尔伯格再经历一次这样的痛苦,这对于萧逸臣来个艰巨的考验。

当然除了个人的情感因素,来自政治上的压力也不容忽视。当初在德国拍摄《辛德勒的名单》的时候,就受到了不小的阻力,虽然影片最后冲破重重阻挠,在公映的时候甚至请来了德国总理出席,但那是因为德国人自己愿意反思。

但情况换到日本肯定是行不通的。篡改教科书就已经表明日本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影片的拍摄必将会受到来自日本的重重阻力。美国政府在政治上倾向于日本,这是由两国深层次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斯皮尔伯格如果拍摄这部电影,就要顶看来自日本和美国的双重压力。涉及到这样敏感的政治话题,他是否愿意冒这个风险,萧逸臣心里并没有。

斯皮尔伯格心事重重的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萧逸臣则静静的等待着对方的答复。两人手里的咖啡换了一杯又一杯,最后斯皮尔伯格终于一声长叹。

“你这是在给我出难题啊!”

“说实话我也不想为难你,但我更不想违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良知。就像当年你不可能无视犹太人的苦难!”萧逸臣此时心里也很矛盾。他不想强求,但他心里实在找不出比斯皮尔伯格更合适的导演人选。

“你知道,如果拍摄这部电影,我们将会承担着比上一次更多的风险、更大的压力、更强烈的争议。即便是这样,你还是不会改变初衷对吗?”斯皮尔伯格直视,想要从对方的眼神中找到需要答案。

“我只知道内心未曾泯灭的良知。要求我这么做,如果不在乎后果。那也就无所谓风险了!”

“原来你一直都还是那个固执的家伙!”斯皮尔伯格苦笑着摇摇头。“如果我不答应,是不是意味着今后很难再有合件,而我们之间的友谊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没有那么严重,我说过不会强求你!”斯皮尔伯格的回答让萧逸臣有些失望,这种表情毫无掩饰的表现在了他的脸上。

“你依旧没有学会很好的掩饰自己的情绪!”斯皮尔伯格站起身来。“所以说你永远都只能是一个成功的商人,而不是一个出色的演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