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两个孩子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道,眼睛亮闪闪的。
听了对方的热烈响应后,方才还兄友弟恭的两人意识到他们已经成为了对手,无不立即露出了嫌弃之色。一个道:“叔父最喜欢的便是我,当然应该由我过继。”另一个道:“胡说,叔父最喜欢的是我!!以前他几乎每天都抱着我四处游玩!!”
“你读书不上进,练武也经常躲懒,叔父才看不上你呢。”
“你第一次上战场还不是吓得哭了一场?我一定要告诉叔父!!”
“哼,你需要改的缺陷实在太多,我都不忍心数了。”
“你是数不出来!需要我将你的缺陷数出来听听么?”
不过片刻之间,两个孩子便斗成了乌眼鸡,围绕着谁过继给叔父这个“关键问题”展开唇枪舌剑。作为父亲,李欣也不幸地数度被波及。
他忽然觉得,自己的心情格外复杂。
于是,嗣濮王殿下忍无可忍地宣布道:“够了,你们二人都不合适。”
两个孩子顿时愣住了,禁不住哽咽起来:“阿爷骗我们……居然骗我们……”
在祖先面前争吵实在是不成体统,嗣濮王殿下遂将二人拎出了祠堂:“将你们过继给叔父,是为了孝顺他,不是为了给他找罪受。罢了罢了,你们该习字的去习字,该练武的去练武,不许躲懒!!”
两个小家伙只觉得眼前一黑,不由得呜哇一声,哭声震天。
嗣濮王殿下则暗自决定,绝不会将此事过程透露给任何人,包括爱妻周氏在内。
第355章番外三注定的命运
【一】
景云十四年,濮王李泰病逝。
圣人闻讯,立即驾临濮王府,作为晚辈恭恭敬敬地上香,并亲自给他定下谥号为“靖”。观濮王一生,也足可配得上这个美谥了。毕竟,柔德安众曰靖,恭己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前二者固然与他无关,“宽乐令终”四字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见两位阿姊正温言宽慰濮王妃阎氏、嗣濮王妃周氏,圣人遂来到堂兄魏王李徽身边,低声道:“阿兄,节哀。”看起来堂兄并未涕泪交加,但微红的双目与略有些茫然的视线,足可证明他正沉浸在悲痛之中。
“陛下。”许是因方才哭泣过之故,李徽的声音有些低哑,“臣父去世,臣须得为父守孝三年,陛下尽早作打算罢。”
“朕想让阿兄夺情。”圣人觑着兄长憔悴的神色,声音越来越小,“但朕也知道,阿兄必定不愿意。尚书省还有秦姑父在,阿兄尽可放心。待到孝期之后,回来继续当朕的宰相。”
“陛下,臣想说的是——”李徽注视着眼前的少年君王,“陛下该亲政了。”虽然皇帝陛下的年纪不过十七岁,但论见识与手段,已经足够独立处置政务了。其实,他心中也早有归政之意。前些时日,趁着李泰身体尚可,他安排了父亲与越王李衡一起,替皇帝陛下提前举行了冠礼。至此,宗室的态度已经十分明显:已经娶妻加冠的圣人,足以亲政。
圣人垂眸:“就算朕亲政,也需要阿兄阿姊帮朕。”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