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阅读479(1 / 2)

罢了。如今的每一个决定,尚不至于影响战场形势,逆转胜负。既如此,不妨让李璟和程惟历练历练也好。

尉迟大郎沉默片刻,方疑惑道:“九思,是程御史的字罢?他奉命往胜州传圣旨,并未加封为军中之职,何以能对天水郡王的用兵之策提出异议?天水郡王方是先锋官,即便是麾下幕僚意见不同,也理应由他来做出决断。”

“……”他说得如此有道理,樊午一时竟无言以对。

王子献不禁失笑,轻轻拍了拍他的臂膀:“大郎所言极是。虽是友人,却也不能肆意逾矩。九思若是觉得有异议,待到此战结束之后,再上表弹劾亦不迟。”作为朋友,他们之间相处太过随意了,公私不分可不是甚么好事,日后迟早会被人抓住把柄攻讦。程惟一向谨慎,许是有些担忧李璟,方逾越了本分。

目送二人纵马离开后,王子献方拢了拢身上的大氅,踏着冰雪往回走。一路上宫墙高耸,松柏俨然,格外恢弘,却远远称不上有甚么景致。只不过,皑皑白雪掩住了岁月的斑驳痕迹,显得宫殿气势更加惊人罢了。

这一处行宫位于太原府西南郊外,乃是当年太宗皇帝奉高祖皇帝前来巡幸时所建。据说早年曾是太宗皇帝诞生的别院,故而曾生出龙气盘旋的异象来。圣人坚持不入太原府,而是驻跸在这座行宫之中,或许亦有守护行宫,取其吉兆之意。毕竟,若是行宫有失,不仅皇家大伤颜面,亦算是对先帝的不孝。

而这种坚持,也令东路大军压力倍增,更不敢让逆贼越过战场一步。倘若有太原府坚固的城墙,即便被敌军围困,也可不必过于担忧圣驾安危,坚守数日,徐徐图之。而今空有一座行宫,若是教敌人冲撞了御驾,所有人都难辞其咎。

圣人的固执,这一段时日王子献也已经见识到了。也许一时间,殿中监与他都难以劝服圣人驾临太原府。但若是当真面临危急情况,他便是冒着大不韪,亦必须将圣人护送到太原府城池中。至于行宫,即便被叛军破坏了,也可再进行修缮。先帝地下有灵,必定不会怪罪。

就在此时,殿中少监领着十来个异族男子匆匆而至。这些人年纪有老有少,肤色黧黑,衣袍装束以及配饰镶金带银,都甚为精致,可见应当是突厥与铁勒部落中的贵族。不过,他们虽生得高大健壮,举止间却甚为拘谨,甚至隐隐带着些忧虑,仿佛因即将面圣而有些紧张不安。

又有数十千牛卫按着横刀,冷森森地在他们周围护卫,为首者正是魁梧得犹如铁塔般的尉迟二郎与三郎兄弟。没有任何人怀疑,倘若这些突厥贵族若有任何异动,顷刻间便会被他们清理得干干净净。

王子献眯了眯眼,随在他们身后进入了燕居殿中。这些异族贵族很是顺从地给圣人行了礼,圣人亦特意命人搬来他们惯用的胡床让他们安坐,这才询问道:“真啜将军的奏折中提起,你们原本在夏州与胜州之间逐水草而居,可是因逆贼所驱,才不得不迁往关内?”

“回禀圣人,臣等确实不得不内迁啊。”其中一位老者用口音有些奇特的长安官话,断断续续地讲述了他们几个部落拒绝叛军的招揽,四处躲避的艰辛生活。

原本这一年草原上的年景便不好,大雪提前而降,牧草枯死,牛羊皆受冻而亡。他们本来希望求助于附近的单于都护府,请大单于为他们舍些粮草,无奈却被叛贼拦阻了北上的道路,所以不得不南下挣扎求生。又因叛乱乍起,南部的几座州城防备森严,不许他们靠近,迁徙来去竟是无人收留。幸而这时阿史那真啜将军派人清查附近突厥部落与铁勒部落的情况,他们才能得此机会觐见圣人。

闻言,圣人目露不忍之色,温和地轻叹道:“年前巡抚各地的御史赶回京中,朕也接到了草原上恐有饥荒的消息,已经命周边各州府调粮草赈灾。不过,因逆贼居心不良,才使你们未能及时领到粮草过冬。这样罢,你们暂且驻扎在太原府附近,先熬过这个冬天,再回去亦不迟。”

“臣等叩谢圣人!”众突厥与铁勒贵族忙不迭地跪下行礼谢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