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献勾起唇:“见他如见我,明白了么?”
阿桃小少年懵懵懂懂,觉得自己根本什么都不明白。而杨大郎注意到牛车上的龙形暗纹,细细想了想,不由得失笑:“多谢大王好意。”
第268章各得其所
直至仲秋时节,三司会审杨家谋逆一案方彻底结束。杨家之主杨士敬始终不承认罪行,但从搜查的证据来看,他很早之前便图谋不轨却是事实。于是,落得斩首的下场自然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其子杨谦已死,但尸首也并未逃过罪责,依旧判了斩首之刑。至于韦夫人,虽有谋害庶子之罪,但其爱女之情可悯,告发谋逆亦是大功,判流放千里。
在审案期间,小韦氏提出和离归家,辩驳自己对谋逆毫不知情,却并未成功。最终,她不得不带着自己的儿子与韦夫人一同流放。不过,因着杨家还有以庶充嫡的罪名,却不知这对婆媳与祖孙之间是否能够共渡患难了。毕竟,她们如今的关系十分微妙,似仇非仇,似亲非亲。恐怕连她们自个儿,心中都充满了复杂的矛盾。
至于杨家那些未出嫁的小娘子,自然须得随着韦夫人流放。而已经定亲却尚未成婚者,则忙不迭地求了二房出面,希望能够立即完婚,便是婚礼匆匆而就亦不在乎。然而,事到如今,就连杨家的出嫁女们都无不如履薄冰,之前那些见杨家势大便想联姻的人家又如何敢顶着风头娶杨家女?于是,所有小娘子无一例外被退了亲,结局只能是哭哭啼啼地随着嫡母离京了。至于她们是否曾经后悔,当初不该那般挑剔,早些成婚,那便没有多少人知晓了。
除了杨家之外,此案同样牵连出了不少与其同谋的大小世家。毕竟,杨士敬经营多年,焉能没有同谋?不过,这些同谋多数是他的属下,分别被安插在朝廷或外州之中,甚至有些武官已经升至了折冲都尉。这意味着杨家开始染指兵权,令圣人深感震怒,几乎想给这些附逆从犯也都判定死罪。
不过,御史台与门下省一群言官据理进谏,到底仍是打消了他的念头。尤其这一回,连他的心腹爱将们都不站在他身边,王子献与李徽均认为该依照律法与先例判罚。先前越王一案、彭王一案便是实例,不曾真正谋逆者,判流放三千里即可。于是,圣人大笔一挥,将这些人及其家人都流放去了最南端的振州。
除此之外,令圣人最为震惊的,便是燕家亦牵连其中。虽说看似燕家与三皇子之死没有干系,只是后来与杨谦共商如何说服杜皇后养育四皇子的大计,但他们与杨家来往紧密却是不争的事实。按照律法,燕家同样应该判处阖家流放。然而,圣人顾忌到爱女长宁公主,却迟迟未能拿定主意。
就在杨家之案判罚陆续公布的某一天夜里,带着弟子杨慎前来拜见长宁公主的王子献与李徽刚坐下不久,便听见寝殿之外传来一阵阵喧哗声。长宁公主并不理会,只是示意宫婢赶紧将闹事者赶出去。
然而,下一刻,便听外头响起了喊声:“贵主!是我错了!是我利欲熏心!!是我行事不择手段!!这么些年来,贵主对我警示了许多次,我竟然一时糊涂,都不曾往心里去!满心只想着天赐良机不能错过,竟与谋逆之辈搅合在了一起!!”
“贵主!我还错在不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分明知道贵主与郡王不过是堂兄妹,与王补阙也仅仅只是君子之交……但当年曾听说过的流言,却让我心中暗存了偏见与芥蒂!所以,我始终无法与郡王殿下以及王补阙安然相处。因为我嫉妒他们能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