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族守望者-凑字数二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凑字数二(1 / 2)

第十一节

县太爷:“多谢大哥救命之恩,今天差点死的就是我了”

刘书:“不用谢,你被抓我这个放风的也有责任。”

县太爷:“现在我终于知道作贼是一件多么危险,多么令人敬佩的事业了。”

刘书:“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大人哉。”

县太爷:“只是第一次做贼就失败,也太没面子了。”

刘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王家把他父亲给打死了,明天必有相亲们来告状。到时候你不就想判多少是多少了吗?”

县太爷:“是啊!是啊!真是妙计啊!到时候我是绝对不会亏待大哥的。”

“啊哈哈哈……”两人一阵奸笑。

第十二节

衙门里面正在升堂办案。

衙役,有的手上油油的,肯定是卖猪肉的。

有的身上还粘者点菜叶的。卖菜的。

有点身上粘着些鸡毛,卖鸡的。

有的脸上还摸着些面粉的,卖早餐的。

……

邻居某某:“大人,王家失窃,抓了一个贼,装进一个麻布袋里。无奈那贼太狡猾了,把人给换了,把贼换成了王老爷,后来王家失手打伤了王老爷。”

县太爷:“哇哇哇哇!岂有此理。百行孝为先,你们几个畜生竟然做出如此禽兽不如,大逆不道的事情。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若本官不严加惩办你们,怎么对得起几千年前对我们仔细叮咛的孔老夫子,如若本官不严加惩办你们,怎对得起处庙堂之高对我殷殷期望的皇上。如若我不严加惩办你们,怎么对得起几千年来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来人啊!给我每人重打五十大板。”

堂下王家众人一阵惊慌,话还没说完,怎么就要挨打啊!

堂下衙役也有些奇怪,平时都要问好多话,一句话要问好多遍,然后再考虑要不要用刑罚恐吓一下,然后考虑良久,最后才宣判,今天怎么就这么快。

王二少:“大人,小的一家实在是无心之失啊!平时我们兄弟三人都非常孝敬父母的啊!尤其是父亲,他像朋友一样关怀我们,跟我们谈心,我们敬重他老人家还来不及,却无不孝之处啊!”

王三少:“大人,小的平时最孝顺父母了,尊敬兄长,老父对我除了朋友般的关怀之外,更多的是像大人您一样威严地教导我,我对他的尊敬像对您一样,浩淼无边,幽深无底……”

县太爷听道这里,呵呵,“各位贤侄,我也不是故意要指责你的不孝,只是亲生儿子打死了父亲这种事,不给点苦头到哪里也说不过去吧!”

王二少:“大人说的极是。”

王三少:“大人对我等的关爱如同我父在世,我等作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应该受到责罚!此事过后,我等自当如兄如父般孝敬大人。”

县太爷:“呵呵!贤侄严重了!这样吧!既然贤侄知错了,各位受二十大板就行了,来人啊……”

就在这时。大门口传来一阵叫怨的声音。“冤枉啊!请大人为小的做主啊!”

县太爷:“冤从何来?”

柳汉:“王家把我的女儿给抓去了。”

县太爷:“他们为何抓你女儿啊?”

柳汉:“王家说我没有还清债务,但是几个月之前我就已经还清债务了,而且借据已经撕毁了,之后他们依然说我没有还清债务,要我还债这时我已经没有钱财了。他们就硬把我女儿抓了去,说是抵债。”

县太爷:“王老大,你说他还欠你钱可有证据?”

王大少:“回老爷本来是有的,可惜昨天晚上被人偷去了”

县太爷:“胡说,我没偷……偷过情,难道还没见过人家偷情吗?竟然用如此破烂的理由来搪塞本官,当本官是瞎子吗?给我每人再加五十大板。”

王大少:“冤枉啊!大人,小的对那女子一见倾心,再见倾城,宁不知倾心与倾城?佳人难再得!”

刘书:“你想表达什么意思啊?”

县太爷明知故问:“何人在堂下胡言乱语!”

刘书:“在下是柳汉的状师。”

县太爷:“王家老大既然状师问话!你为何不答!答啊!”

王大少略带羞涩和恐惧地说到:“我说的是我要娶她过门,”然后正色道:“而并非强抢。”

本来刘书对营救柳小姐不是很积极的,只不过出于信誉方面和顺便报仇的考虑,所以才做这么多工作的。可是如今听到他这么一说,兴致就来了。

刘书:“你要娶她过门也得你情我愿才对啊!你们把柳小姐关进柴房里,不是强抢又是干什么?”

王二少:“这,这实在是我们的不对。我们王家愿意现在立刻就下聘礼,白银百两,柳伯伯你可愿意?”

柳汉:“这,这,我得考虑考虑。”

县太爷:“既然此案有有了新的发展,我决定此案择日再审。退堂!”

第十三节

县太爷:“老大,你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刘书:“我还不是为你着想吗?王家的罪过越多,你的收获不就越多吗?”

县太爷:“还是大哥聪明,你看还有什么事情可以栽赃嫁祸给王家吗?”

刘书:“嗯!我想想,有了。大人你知道六年前的刘家丝绸庄的那场大火吗?”

县太爷:“知道一点,那时这里的县太爷现在已经变成了我的上司知府大人了。”

刘书:“我们是不是可以把那场大火跟王家联系起来呢?”

县太爷:“哦?”

刘书:“六年前的那场大火,刘家丝绸庄被烧掉了,最大的收益者是谁?刘家的那场大火,谁的嫌疑最大?而就在刘家丝绸庄旁边的王家丝绸庄为什么毫发无损?”

县太爷:“这么说来那场大火还真有可能是王家干的。”

刘书:“诶!也不能这样说,毕竟这件事已经过去六年了,我们也没证据证明这件事是他们干的。”

县太爷:“对啊!不过,同样的道理他们不是也没有证据证明那场火不是他们干的啊?”

刘书:“这样好像有点不合情理啊!”

县太爷:“这有什么不合情理的,当纠纷的一方是强势群体,另一方是弱势群体时,强势群体就应该提供证据证明他们的无辜,而不是弱势群体提供证据证明他们无罪。”

刘书:“竟然有这种事!”

县太爷:“大哥,术业有专攻啊!在法制方面,本人还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的。”

刘书:“大人的见解果然独到!”

县太爷:“以后还请大哥多多关照啊!”

刘书:“好说,好说。”

“啊哈哈哈……”两人皆笑。

两人又拿着酒杯商量别的事情了。

第十四节

县太爷:“你看此案又多出如许波折……”

王三少:“大人日夜操劳,一千两在下也觉得太少了,您看这是剩下的一千两银票。”

县太爷“你们王家现在还软禁着柳小姐……”

王三少:“大人真是体恤民情啊!这里还有一千两银子,还望孝敬您老人家的。”

县太爷“呵呵!三公子太破费了,只是柳老汉那边……”

王三少:“大人对我们王家的关怀,我真是太感激了,大人放心,在下次开堂之前我一定把这件事情搞定。”

县太爷:“呵呵呵呵!你们那边能搞定就好,不过万一出了问题你就来找我,本官一定为你作主的。”

王三少:“呵呵!谢谢大人照顾!如果这件事情办成了,对大人一定前途无量。对了知府吴大人是我表哥的表舅。”

县太爷:“就是上任知县吴大人吗?”

王三少:“正是。”

县太爷:“代本官向他问好。”

王三少:“一定,一定,后天开堂之时还请大人秉公办案。”

县太爷:“呵呵!为老百姓作主是我们这些做官人的本分嘛!”

王三少:“老爷一心为民的精神让在下心悦诚服,受益匪浅啊!”

县太爷“哪里哪里!”

第十五节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刘书“柳姑娘!事情不妙啊!”

柳莺“怎么不妙了?”

刘书“你父亲恐怕要答应王家的提亲了。”

柳莺“啊!你到底是怎么救我的?”

刘书“我只是让你爹去公堂之上状告王家,让王家把你放出来,可没想到王老大竟然对你情有独钟……”

柳莺“我死也不嫁给那个丑八怪。”

刘书“这可有点难办了。”

柳莺“这样吧!只要你能救我出去,我这辈子为奴为婢服侍您!”

刘书“真的?”

柳莺“绝无半句虚言。”

刘书“不过在我作出如此重大的牺牲之前,我总得先验验货吧?”

“这!”柳莺心想,还是给他点甜头吧!

一只玉手握在刘书的手心,冰肌玉脂,柔弱无骨。

刘书“成交。”

刘书走了,只剩下柳莺独自心跳。

第十六节

(双方同时来到柳汉家提亲)

刘书“老伯,你对王家提亲有什么看法?”

柳汉“王家是大户人家,能看上小女是小女的福气。再说小女被王家抢去已经有这么多天了。就算再把她从王家给救出来,还真不知道将来会嫁给一个什么样的人家。”

刘书“可是王老大又傻又丑,还经常会打人。”

柳汉“在公堂之上我看他对小女颇有几分情意,过门以后应该会好好对待小女吧?”

刘书“我怕不然,老伯在公堂之上状告王家,王家一定放不下这个面子,柳姑娘过门之后恐怕更加不好过。”

柳汉“唉!那也是她的造化了!”

刘书:“柳伯伯,我与柳小姐已经私定终生,今天特意上门来提亲的。”

柳汉:“刘状师……这……”

刘书:“哦!家父刘玄,曾经在县城里开了个丝绸店。无奈前些年无故失火。最近我二哥在县城里又重新开了一家丝绸店,我大哥是有名的能工巧匠,所以我家境还算殷实。至于我虽然称不上是满腹经纶,但也为时不远了,正打算上京城去考取个功名,前途还算比较无量。柳伯伯您意下如何?”

柳汉:“啊哈哈哈……老夫求之不得,能得贤侄为婿夫复何求?只是这聘礼……”

刘书:“哦!我只是闲带那么多银子在身边不方便。”说着拿出一张银票来,“千里送鹅毛,这点只是个心意。”

柳汉接过,惊叹道:“一百两!”

刘书惊呼道:“难道我拿错了!”

柳汉:“不是,是我看错了,一千两!这,这……”

刘书:“而且是全球通兑,见票付款。”

柳汉:“这,这聘礼太厚重了……”

刘书:“相比起柳伯伯十几年的教导,这点聘礼算得上什么?”(我全部的私房钱啊!)

柳汉:“还柳伯伯,该称岳父了?”

刘书:“对,岳父大人在上,请受小婿一拜。”(唉!但愿以后能捞回本钱来啊!)

柳汉:“贤婿请起。”

“啊哈哈哈”两人都笑。

第十七节

家丁甲:“柳老汉在家吗?”

柳汉:“什么人?”

家丁甲“我们是王家的人,我们是专程来向您提亲的。”

柳汉转头对刘书说:“王家的人,王家的人来了。”

刘书“没事,有我在。你只要回绝他们救行了。”

柳汉说道:“小女已经许配他人了。两位请回吧!”

家丁甲:“柳老头,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你的女儿能嫁入王家已经是天大的好事了。”

柳汉对刘书说:“天大的好事。”

刘书说:“不要慌,让他们进来再说,看看这事有多好。”

柳汉:“你们先进来说话吧!”

两个家丁抗了几匹粗布就走了进来了,很明显是卖不掉的。家丁乙:“这是我们家的聘礼,我们少爷说了,给你几匹布做件好的衣服,还有你们欠我们家的债也不用还了,一并算在聘礼上了。”

柳汉心里说:这就是你们说的好事?嘴上说道:“两位小哥不好意思,小女已经许配他人了,所以贵府的厚礼老夫不能收下。”

家丁甲:“嫌少吗?目前这个价格已经差不多了。”

柳汉:“小女已经和这位公子定亲了,两位请回吧!”

两人打量刘书。刘书努力做出最为潇洒的样子来。

家丁乙赞叹道,“这位公子果然玉树临风,气宇轩昂,好一个翩翩美少年啊!”

刘书:“过奖了,过奖了。”

家丁乙:“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也不要让我等下人们难做啊!”

刘书:“嗯!我也不想,只是这种事情我也不好让步啊!”

家丁甲:“不要把我们逼急了,如果把我们逼得狗急跳墙,搞不好我们会辣手摧草啊!”

刘书:“一切都可以商量,你们想怎样?”

两人商量一下,“这样吧!我们把聘礼先放这儿,你们暂且收下,这样我们好交差,你们也不会受到什么损失。你们看如何?”

刘书松了口气:“那就有劳二位了。”

家丁:“不敢。”

刘书:“慢走。”

家丁:“留步。”

第十八节

今天公堂之上,干干净净,众人穿戴整整齐齐。一派威严的景象。

有个穿着知府官服的大人坐在一旁“旁观”。

“升堂”

“威武”

师爷:“带所有与本案有关的人。”

县太爷:“王家老二,你把事发当日的情况简略的说一遍。”

王二少:“回大人,前些日子有两个贼在我们家偷窃,幸好我们机警,抓了一个,而另一个跑了。众人去追另一个,只剩下爹爹独自在大厅里看守那个被抓的贼。无奈那个贼太狡猾了,不仅跑掉了,而且把另一个贼也放跑了,更过分的是竟然把老爹装进口袋里。我们回来之后一时非常气愤,然后就稍微轻轻地教训了一下口袋里的贼。完了之后,我们打开麻袋一看,竟然是爹爹。”说着,王家众人都已经泪流满面。

县太爷:“唉!这件事也不能怪你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能改之,善莫大焉。怪只怪那两个贼太聪明了。人死不能复生,诸位请节哀顺便。”

县太爷看向知府大人,知府大人点点头。

王二少:“谢大人宽慰。”

县太爷:“柳老汉,你与王家有何纠纷啊?”

柳老汉:“草民和王家在经济上发生了一点纠纷。草民明明已经还了王家的债,可是没过多久,王家又拿着借据来向草民要钱,草民此时已无力还债,王家就把小女给抓去了,至今还没有放回来。草民回答完毕。”

县太爷:“王老大,你又有何话说?”

王大少:“回大人,我们王家家大业大,佃户众多,佃户还钱了却没有及时销毁借据,这种事情也是有可能发生的。”

王三少:“在这里,我要向各位父老相亲们道个歉。不过据我们的会计统计,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是万分之一,而且我们使用的记帐方法是现在最科学的记帐方法‘龙门帐’。”

刘书:“嘿嘿!现在谁不知道世界上最科学,最流行,最通用的记帐方法是‘借贷记帐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王三少望向知府,知府也露出责怪的目光,责怪他连这个都不知道。

县太爷:“诸位,请注意一下,讨论的时候不要偏题。我殿试时就因为主考官认为我稍稍偏题,以至于沦落到三甲之列。想当年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在会试上胡乱瞎写,却榜上有名。可是在殿试上,我下笔时深思节虑,一气呵成,停笔之后心想,此生再也写不出如此好的文章来了。谁知却添居三甲之末,我,我唉……”

知府大人本来要提醒知县一下不要偏题的,可是也说种了自己的心事,所以也陷入了回忆之中。

刘书:“大人,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大人经历如此大的挫折,何尝不是上天对您的一种考验呢?”

县太爷叹了口气:“唉!”

王三少:“其实大人您有所不知,您的不幸何尝又不是我清纯百姓之福,正因为有了您一时的挫折,才有了我们清纯县百姓的长治久安,才有了我们清纯县的欣欣向荣。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焉?”

说道这里,县太爷的脸皮也有点挂不住了:“贤侄过誉了!来,我们继续前面的讨论。刘状师,我们刚才说到哪儿了?”

刘书:“我们刚才说道借贷记帐法。”

县太爷:“王老大,你接着说。”

王大少:“是,大人。柳老汉没有还清我家债务,然后我只好抓人抵债了,他们一旦还清了债务,我们就放人。”

柳老汉:“我还清了债务。”

县太爷:“现在公堂对质时间,请双方自由辩护。”

大家都愣了一下。

王三少使了个眼色,王大少点头,然后说道:“你,你没有还清债务。”

刘书使了个眼色,柳老汉点头,然后说道:“我,我还清了债务。”

“你,你,你没还。”

“我,我,我有还。”

“你你你,没。”

“我我我,有。”

县太爷“好了,自有辩论结束。”心里说:“看来尝试失败啊!”“大家别老整那些没用的,说点实质性的东西吧!柳老汉,你到底有没有还刘家的债务?”

柳老汉:“我还了。”

县太爷:“王老大,柳老汉到底有没有还清你家的债务?”

王大少:“这个,很可能没有。”

县太爷:“你可有什么证据。”

王二少:“本来是有的,只是那天晚上被盗了。”

县太爷:“我问的是王老大,这么说就是没有了,还不赶快放人?”

王大少:“是大人。不过小人与那柳小姐有婚约在手,不久之后就要成亲了。”

县太爷:“柳老汉,可有此事。”

柳老汉:“绝无此事,小女早已许配他人。”

王二少把目光放在他的两个家丁身上。两个家丁半遮半掩,扭扭捏捏。

王大少:“可是我的聘礼,你们已经收下了啊!”

刘书:“当时我也在场,王家的两个家丁说不好交差,所以硬是把东西放下了就走了。而柳老汉是看他们可怜才答应让他们暂时把东西放在那里的。不信,大人可以让两个家丁当面对质。”

县太爷:“家丁甲乙可有此事。”

家丁何曾见过这等场面,一听到大人问话,就战战兢兢地跪下了,慌张地回答道:“却有此事。”

县太爷:“这么说来毕竟柳家已经收下了王家的聘礼了?”

刘书(心想:完了,听这口气好像对我方不利,也许是我没有表明立场吧!)

王大少:“可以这么说。”

柳汉低头不语。

刘书:“其实柳家已经先接受了我家的聘礼啊!”

县太爷:“柳老汉,你一女许二夫,分明是诈骗行为,居然还敢状告王家?老汉你知不知罪?”

刘书:(心想:完了,我已经表明了态度,他居然还这样偏向王家!那收的贿赂肯定很多)

柳老汉:“草民知罪!”(心想:态度好点,可能会从轻发落)

县太爷:“既然知罪,那本官宣判……”

“八府巡按谭大人驾到。”

众人出门跪迎。

谭大人和蔼亲切在轿中挥手道:“大家好。”

众人:“大人好。”

谭大人又道:“大家辛苦了。”

众人:“为百姓服务。”

大人下轿。“好好好,大家都起来吧。”

谭大人:“哈哈!这不是原来的吴知县吗?现在当上了知府了吗?要好好表现啊!争取为朝廷多作贡献啊!”

吴知府:“谢大人勉励,下官一定竭尽全力为老百姓谋福利。”

谭大人:“哈哈哈!这不是肖进士吗!你不记得了吗?我们还是一榜进士呢?啊哈哈……”

肖知县:“谢大人竟然还记得下官。谭大人殿试之上乃榜眼之尊,与我等三甲之列,简直云泥之别,惭愧惭愧。”

(刘书的师傅:当时的学子都记着各自的名次,名次高的记住名次为了炫耀,名次低的,是在不知不觉已经记住了啊!)

谭大人沾沾自喜,笑着推了一把肖知县,“肖进士,你太客气了!”

谁知这一把太突然了,肖知县受宠若惊,竟然站不稳,险些跌倒,幸亏谭大人上前扶住才站稳。谭大人说道:“小心”

肖知县:“没事。”

吴知府心里说道:“大人就是大人啊!如此亲切的话语,率真的动作,如天马行空般不着痕迹,我何时才能达到那个高度啊!”

谭大人接着走进大堂,“哟!跪了这么多人,在审案子啊?看来我的家乡清纯县还是有时候会发生一些不那么清纯的事情哦!这不是王大少吗?”

王大少:“正是草民。”

谭大人指这王家众人笑着说道:“你们三兄弟当年可是整得我好惨哪!”

王二少:“当时小人还不懂事,请大人不要把它放在心上。”

王三少说道:“当时我们哥三就在想,此人今后必定是人中龙凤啊!此人以后非富既贵,如果跟他一起学习的话,我们所有人只有争第二名的希望了。所以当时我们用了在极其冲动的,失去理智的情况下,伤害了您,我们三兄弟真诚地向您道歉。”

谭大人:“王三少,如果你跻身官场的话,前途绝对吴可限量啊!啊哈哈哈!”

王三少:“谢大人夸奖。”

谭大人:“哦?这不是鼠儿吗?”

刘书:“是,大人”

谭大人:“几年不见,出落得越发标致了!”

刘书:“几年不见,如果不是你样子一点都没变,我还真认不出你来了。”

谭大人:“还是老样子,一点亏都吃不得,整天想着标新立异,劫富济贫。”

刘书心里一惊,被说中心事了:“大人竟然还记得。”

谭大人:“那是当然,当日我落魄的时候,还收下过你这小鬼的一个馒头呢?不过又被一个小姑娘给骗去了。啊哈哈哈……,今日遇见故人真是让我感慨万千啊!肖知县你继续审你的案子吧!吴知府,我们就在一旁观看吧!”(当年谭大人收到了刘书的一个馒头,刚要吃的时候发现一个小姑娘在旁边看着,谭大人于心不忍,所以就给她吃了,然而他往回跑的时候,谭大人才发现她用来扎辫子的竟然是丝绸!所以就认为他欺骗了她。其实是刘书给了那个小女孩丝绸的,而且也是劫富济贫!!)

肖知县:“大人应该坐在前面来,下官正要聆听大人的教诲呢?”

谭大人:“先审案,审完案子再听教诲还不迟啊!啊?哈哈……”

肖知县:“是大人。”

一进来谭大人就闭着眼睛在那里养神,吴大人当然也跟着闭目养神了。

肖知县心里正忐忑不安,不知道该如何再审下去。像刚才那样轻判,很可能会得罪谭大人,而且显得自己不够专业。如果重判又会得罪吴大人。但是谭大人毕竟官大,而且这次下来绝不是窜门这么简单的。忽然想起昨日:(县太爷:“大哥,你说后天我应该如何审理此案?”

刘书:“我这里有三套方案,一套是王家暗中给大人的好处足够多的情况咱们就这样这样……,一套是王家完全不识时务的情况,咱们就这样这样……。到时候您根据情况想用哪一套就哪一套。”县太爷:“贤弟不仅是贼,而且非常贼啊!”刘书:“哪里!哪里!”)权衡之下知县有了计较。

县太爷:“王…家老大,你在把当日造贼情况详细说一遍!”

王大少:“是,大人。前些日子有两个贼在我们家偷窃。”

县太爷:“几日几时?”

王二少:“大前天,三更左右。幸好我们机警,抓了一个,而另一个跑了。众人去追另一个,剩下爹爹就在大厅里看守那个被抓的贼。”

县太爷:“三更半夜竟然让一个风烛残年的独自老人独自在漆黑寒冷的大厅里看守一个身手敏捷手段高明的大盗,怎么会没有意外发生?不说别的,仅此一项就可以判你不孝之罪!”

王大少:“小的该死。”

县太爷:“接着说。”

王大少:“是大人。我爹太狡猾了,哦不是,那个贼太狡猾了,他不仅跑掉了,而且把,把另一个贼也放跑了,更过分的是竟然把老爹装进了口袋里。我们回来之后一时非常气愤,然后就稍微轻轻地教训了一下口袋里的贼。”

刘书在旁边轻声地说道:“轻轻地教训会打死人?”

县太爷:“竟敢私设公堂,滥用私刑!仅此一条就可以办你们打入大牢!”

王大少:“对不起大人,我真的不知道啊!”

县太爷:“接着往下说!”

王大少:“是,大人!然后等我们教训完之后,打开袋子一看,竟然是爹爹,我们赶紧叫大夫,可是家丁还没出门,爹爹已经去了。”

县太爷:“你们打的时候袋子里有没有动静?”

王二少:“有,袋子一直在动。”

县太爷:“有没有发出什么声音。”

王大少:“在最后的时候,袋子里的人模模糊糊地说了几句‘别打了,别打了。我是你爹啊!’。我们以为那是贼在戏弄我们,所以我们没有理会他。”

县太爷:“难道你们这么多人当中,一个人都没听出来是王冠的声音吗?”

众人都不出声。

县太爷:“此事已了,接着柳汉那件事情。柳汉,你是否还清了王家的债务?”

柳汉“我确实还清了王家的债务。”

县太爷:“那家手中的上门要债的那张借据是怎么回事。”

柳汉“小人不知。”

县太爷:“王家老二,柳汉是否还清了你们王家的债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