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时,福临上朝后,未等百官有事奏议,便命值日太监宣读旨意。
大意是朕自即位以来,兢兢业业处理国事,但国土广博,不平事众,朕决定出京巡视,安天下之心。令皇太子玄烨监国,另派索尼、安亲王、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五人为辅政大臣,特命安亲王兼领巡防衙门掌禁宫内外守卫之权,有重要国事或军国大事请准皇太后后才可定夺。朝中大臣及各封疆大吏不得随便选拔官员,需经辅政大臣、监国太子、皇太后三方印信方可定下,缺一不可。大清各地银钱需以皇帝亲定,工部监制的国定银钱为准,各地政府、官员私自不得铸铜制钱,违者一律以谋反罪论处,诛灭九族。钦此!
众大臣都有些愕然,没想到皇帝竟然要出巡,还真是没有半点预兆,不知这位皇帝是怎么样想的?天下还不太平,皇帝到底想到哪儿去出巡呢?他要去做什么呢?在宫里呆着不好吗?到民间去?有在宫里过得这么肆意吗?
另外突兀地下旨意将朝中大臣、封疆大吏随意封官及私自铸铜制钱的事一刹到底,什么时候皇帝的态度竟然如此强硬起来,难道皇帝不怕大臣们反对了?看来皇帝身边有高人啦!
没有一个大臣认为这位高人会是冰雪,最多会想到庄太后,也绝不会想到沉默寡言、深居简出地宸妃冰雪身上来,更不可能想到这位皇帝宠妃会是一个梦幻穿越的二十一世纪的灵魂呢?
福临经冰雪提醒,特将紫禁城的安全全权托给安亲王,这位安亲王忠于福临,是铁杆的帝党,除了皇帝,谁的帐都不卖,再加上这几年深得帝宠,在宗室之中已有很大威望,由他来负责宫内外的安危,让福临稍稍放心一些。
玄烨身边已有不少忠心之人跟随着,但福临还是有些不大放心,想将倭赫派给玄烨,可自己要出巡离不开他,怎么办呢?
倒是庄太后给玄烨又找了几个较厚实的宗室子弟,再加上冰雪为玄烨安排的,人数倒真是不少了。
至于鳌拜的亲信、子侄在侍卫中的,都被福临以护驾的借口准备一起带走,因此玄烨身边除了庄太后和冰雪所推荐之人,几乎没有任何一名大臣的子侄、亲信在内,完全切断了这些大臣在玄烨身边的眼线。
在玄烨的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有才或忠心之士了,就看这孩子怎样运筹帷幄了,冰雪有时也会这么想想,却又摇摇头,在没有做出成绩之前,任何猜测都是虚幻。凭玄烨的聪明才智,想来会在言辞中不经意地问计于那位布衣之师吧?这位伍师自然来者不拒肯定会直截了当地给玄烨出些好主意的。
朝堂之中,索尼颤巍巍出班趋前一步略施礼,问道:“皇上,大清初定,内外忧疑,多少急务待办,不知皇上因何故出巡?臣以为不可!请皇上收回成命!”
福临一笑道:“索中堂,您老放心,朕非是一时心血来潮才决定出巡的,这等大事是经过再三思量,并与太后讨论通过的,一切事宜如果索中堂还不放心敬请去慈宁宫询问太后便可。”
索尼又道:“既然皇上如此说,那老臣自然会去慈宁宫向皇太后请安。不过,皇上让三印集中选拔官员以及银钱应该归国家铸造,这点老臣到是赞成,不过三印集中,如有一人不到,那该如何?”
福临神态自若地道:“索中堂,只要有监国太子、太后及辅臣中三人之印信即可,以免辅臣中有人因要事急办不在而使国事倦怠,您意下如何?”
对于索尼这样一个成精似的朝中元老,福临还是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并作了些解释,其用意已经在告诉索尼,出巡这件事不是自己一个人决定的,而是经过跟太后讨论决定的,不是随随便便的,如果你有什么不满,可以去找太后说说。
另外银钱必须由国家铸造,不能让任何一个朝廷官员来作,否则国家不是乱套了。大清朝还是由国家说了算,也就是朕说了算才对,你的官再大,也不能大过朕去不是?要不然你也铸钱,他也铸钱,咱这钱便不值钱了,国也就不称为国了。
至于印信嘛,那就更好办啊!太后与太子的两方印信必不可少,不过你们辅政大臣中只要有三个人的就行,不一定要全有,这总行了吧!当然全有更好,有争议才会进步嘛!不信你们会翻出个天来,哼哼!
索尼无话可说,毕竟说起来他虽滑溜,但还是忠心于福临的,更何况有索尼跟在玄烨后面,倒是可以压制住鳌拜,让鳌拜不敢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