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临来到慈宁宫,见过庄太后,斥退宫女太监,便开门见山地对庄太后说道:“额娘,我有事想跟您说说,想让您也帮我思虑思虑!”
庄太后奇怪地问他:“噢,什么事?”
福临沉默片刻说道:“额娘,儿子想召一些汉臣到朝堂上来,您有什么看法?”
庄太后一愣:“皇帝,你怎么会这么想的?”
福临叹道:“如今天下初定,朝中尽是满臣,免不了持宠而骄,生出不该生的念头来。”
庄太后惊道:“噢,你有证据了,谁呢?”
福临笑着对庄太后道:“额娘,人心难测,儿子只想防患于未然,把某些人的念头打消掉罢了,并不是有什么具体的证据。”
庄太后松了口气,:“没有就好,不过皇帝思索的在理,要徐徐图之,不要让这些个开国功臣冷了心才好。皇帝准备怎么做呢?”
福临想想道:“儿子觉得汉人的科举考试制度不错,准备开设科考,您看如何?”
庄太后点点头道:“这倒是个好办法,只是那些个王公大臣们最不服气的就是汉人的东西了,就怕他们不答应啊?”
福临笑着道:“这大清天下是我爱新觉罗家的,可不只是满人的天下,我堂堂大清是有着几十个民族的子民的,朕不能只看到满人得利,而其他族群得不到应有的安置啊?要想让他们受到我大清的恩赐而永不背叛,也是件挺不容易的事情?朕必须要让天下有才能的人来管理朕的地方,为朕出力,只让满人为官那还被他们将朕的江山给弄得乌烟瘴气啊?就象满人圈地……,算了,一步步来吧!要不儿子怎么会来请求额娘呢?还请额娘帮帮忙,咱们双管齐下,只是这科举考试却是一定要进行的了,就定在明年春天吧!”
庄太后看福临坚定的神情,并没反对。她一直在刻意培养福临自己处理政事的能力,只要福临在国事上有好的建议,她都在背后默默支持,哪怕福临错了,也只在旁等待时机变相鼓励,可以说这位顺治皇帝的许多成绩跟额娘庄太后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福临又想起冰雪曾说到的几件事,便道:“额娘,儿子思量了一下,决定开放海上贸易,让咱大清的商人去海外运输或者经商什么的,将我国的茶叶、刺绣这些东西拿到海外去,将外国的金银财宝,没见过的好东西换回来,这样咱大清不但能增强国库的收入,也能对外面的世界有个了解。听汤玛法说,有些国家专门派船队出海发现了不少好东西,而且还是无主的东西,谁得到就是谁的,还有些国家的金矿非常多,运输些商品过去再换回金子,得到的回报甚至是几百倍呢?儿子觉得可以试试,反正咱又没什么损失,儿子觉得他说得在理,您看呢?”
庄太后道:“女子不得干政,所有的事得你自己拿主意,咱们这些个女人只能给个建议罢了,不过这事倒是可以试试,你看着办吧!”
福临心情舒畅地道:“额娘,宸妃请求儿子,给二阿哥和三阿哥他们请老师教他们文武之道,如今他们已经长大了,该想想怎么才能将他们教育的更好,您有什么想法没有?”
庄太后一听,点点头道:“你不说,额娘也有这心思,二阿哥虽然资质平平,可三阿哥天资聪颖,学什么会什么,也是该给他们找几个好点的老师了。咱们满人是马上得天下,这祖宗的弓马骑射可不能忘了,必得定期考考他们,给孩子们一个震慑的作用。这事就由额娘来办吧!”
福临挺高兴,没想到这几件事这么好说话,那就这么办了。高兴之余,想起养心殿里还有些奏折没看,便向庄太后告辞而去。
出了慈宁宫没多久,福临在御辇上听得有人吵闹的声音,感到非常奇怪,怎么着这戒备森严的皇宫大内竟然有这么没眼力见的?
福临跺了跺脚,御尉们将辇停下来,吴良辅上前问道:“万岁爷,您有什么事儿吗?”
福临才轻声道:“你让人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