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得去蓉城,徐家会搬到蓉城去。”
张奶奶给了徐家正在建房的地址,招生主任又急冲冲赶回蓉城。如今建筑材料不便宜,事实上人工却不贵,只要能买齐砖瓦水泥还有钢筋、预制板,徐家的五层楼就是打地基时耗时多,等到地基打好,那真是以三天一层的速度在往上修。
主任按照张鹏奶奶说得地址找去,徐家五层楼的房子已经在封顶了。
工地现场,只有徐海东在,李淑琴今天要去面试替宝镜外公外婆请得保姆——其实也算知根知底了,就是李淑琴开在农机厂对面请得第一个厨子黄嫂子的妹妹。
“老板,我妹妹真的特别能吃苦,干活儿细致,家里负担重,我妹夫偏偏有些封建思想不肯让她出去打工,当然,照顾老人又不同了,老板您父母都是文化人,我能说服妹夫。”
黄嫂子现在不叫黄嫂子,她是继王月琼后,李淑琴提拔的新店长,是李淑琴仰仗的干将,黄店长就算为了自己的工作,也不敢介绍不靠谱的人给李淑琴。
招生主任一到施工现场找到徐海东,暗自高兴。
能在蓉城买地皮盖五层下楼的人家,不管怎么看,经济上肯定很宽裕——那就不会为了孩子早几年工作赚的那点工资,鼓动徐宝镜去读中专,眼见徐家经济条件不错,主任老高兴来着。
“这份喜报,是必须亲自交到徐宝镜同学父母手中的,感谢两位为七中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学生。”
喜报:徐宝镜同学在83年蜀省统一初中毕业考试中取得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
徐海东的手上还粘着水泥灰,他此时全无形象可言,握着红纸喜报的手微微颤抖。
依稀记得,在宝镜忽然开窍,一举考得南县小学联考第一成绩时,妻子李淑琴曾和他展望,他们的女儿将来或许能摘得中考状元,甚至是高考状元……徐海东当时理智压过了感性,还因此反驳过李淑琴,两口子闹了不愉快。
哪曾想到,李淑琴一语成谶。
全省第一,肯定能算高考状元了——就算此时把全国的初中毕业生聚集起来统一考试,徐海东也有一股对女儿的盲目信任,宝镜说不定能考全国第一呢。
“我、我去通知她妈……”
徐海东都顾不得监工了,招生主任连连叫了他几声,奈何这人就像没听见,骑着自行车就跑了。
家里的小车,一直是李淑琴在开,徐海东对于老婆开车自己骑自行车并不抗拒。
宝镜外公早年在蓉城是分得一套宿舍的,南县的房子,更准确来说是宝镜外婆娘家的祖产,外公孑然一身从外地来到蓉城,经人介绍和外婆结婚。
李淑琴就让黄店长的妹妹到父亲的蓉城房子里面试,徐海东一找一个准儿。
那边,正面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