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吧,海东单位上的职务先别辞,小镜说得建议我看可行,你呀,静心复习几个月,试试考大学。”
保留职务前提下,全职上学,一般人肯定很难办到,刘芳华却不免说得理所当然。要是秦家人,她肯定不鼓励这样干,就算是秦云峥也是老老实实上了军校的,但对徐海东,刘芳华总觉得有所愧疚,少不得要开点小小的后门。
闺女怂恿,妻子赞同,连自己很信任尊敬的刘阿姨都在劝说,徐海东的立场还怎么坚定?
“那我就试试。”
李淑琴抱着徐朗抿嘴一笑,“不去单位更好,眼瞧着小镜就要回家来住,我们在省城买套房子,你就当个监工,一边复习一边将房子装修好。”
35岁“高龄”,还要去参加高考。
徐海东的决议,没过半天就传遍了亲友。宝镜二舅妈照例要说几句酸化,二舅李立德也觉得妹夫在发疯,大舅舅李立平却很赞成,宝镜外公也同意。
“以前当副厂长时只负责一方面还不觉得,自从要管理整个肉联厂,我时有心有余力不足之感,一直在惦记着什么时候报个在职函授班,海东你做了我想做,却不能毫无后顾之忧做的事,真让我羡慕。”
李立平感概。
妹妹李淑琴的小吃店挺赚钱,徐海东全职继续上学,李立平也没有妹妹在倒贴的概念。
他反正就是羡慕妹夫,他妹妹贤惠,外甥女更妖孽得像散财童子,徐海东有继续深造的条件,凭啥不去?
“你也别觉得自己是在家里吃白饭的,等过些年,技术人才吃香了,淑琴就可以在家闲着了,再把养家的重担交还给你。”
谁的说法,都没有大舅哥来得贴心。
徐海东心里最后的迟疑也不见了。除了不能赚那份工资,他真要考上大学,也不算给家里添多大负担,谁叫八十年代的大学生读书,不仅不用出学费,每个月国家还给发生活补助,供一个人在校生活费绰绰有余。
李兰芯在京城大学上学,如今每月都有30元补足,每学期书费才几块钱,学费是不用出的。
李徐两家里,唯有宝镜外婆最愁。
“你看戏本儿里那些供男人上学的糟糠妻,可没几个有好下场,孩子都生了两个,淑琴你咋就一点都没长心?”
宝镜外婆愁啊,愁她老闺女越活越单纯。外婆并不是不信任女婿,徐海东现在看着挺好,谁知道考上大学后,会不会瞧不上她闺女?
外婆不是不愿意女婿上进,她的意思,李淑琴也要随时惦记着上进,否则等徐海东眼界高了,还怎么看得起她?
李淑琴将徐朗往外婆怀里一塞,“妈,我天生就不是念书的料,您少操点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