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凝霜-第九章 武当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章 武当(2 / 2)

楚朝云一怔,旋哑然失笑。

忽闻殿外有人大笑,道:“好!好!妙极!好一个:道者守一。自知不自见,故明。自信不自是,故彰。自尊不自伐,故成。自爱不自矜,故长。真是一语道尽玄机。楚大侠福缘何其厚哉,焉得贤妻如此。”

二人循声顾盼,却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少倾,方见一人上殿:姿容清奇,龟形鹤骨;小首硕体,大眼阔耳;刚髯长须,青丝散绾;手执刀尺,披褐负笠;身长七尺,不修边幅。邋遢却不委琐,闲逸而非散漫。含光藏辉,不拘世累。

二人不约而同,连忙起身,齐揖道:“晚辈参见通微显化真人!”

原来,此人正是元明著名道士,张三丰,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实(一作君宝),号玄玄子(一说元元子),以其不修边幅,人称“张邋遢”,辽东懿州人(今辽宁省西南),自称张天师后裔。

张三丰行踪莫测,时隐时现,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太祖朱元璋遣人多次寻访不得。永乐年间,成祖屡次造访皆不得遇。天顺三年(1459年),英宗诏封其为“通微显化真人”。

传说他道行高深,动静自然,动时日行千里,静时沉睡月余。一次饮食斗升不饱,否则数月辟谷服气,滴水不进。寒暑只有一衲一蓑。

元末,他在宝鸡金台观修炼。一日,忽遗言少许而卒。杨轨山上人为其料理后事,置办棺材,临入殓时,竟死而复生。原来,不过“阳神出游”尔。其后,张三丰入蜀,明初修炼于太和山玉虚宫。他常栖于宫前五株古树之下,毒虫不蜇,猛兽不据,攫鸟不搏,人皆异之。

一日游历武当山,对土著曰:“此山必大显于世。”遂于此修炼二十三年,又游方而去。其后或隐或现,莫知其所终。永乐初年,勅正孙碧云建道宫于武当山以待之,终未如愿,却应其预言,武当山果成道教名山,大显于世。

且说张三丰见他二人行礼,忙道:“免礼!免礼!方才尔等之言,贫道于殿外不意得闻,还望二位切毋见责。”

楚朝云忙道:“我夫妇蒙真人恩准,于此深造,受德至深,岂敢报之以怨?既然真人已闻我二人之言,必知晚辈之困,恳请指点迷津,不胜感激。”

张三丰笑道:“贫道正有一秘传双修丹功,欲授予二位,轻易可破尊师之禁咒,助尔等速登白乙。”

二人闻言大喜,连忙跪拜叩谢。

张三丰忙扶起二人,敛容道:“此丹功有男女二诀,夺天地造化。贞士洁女习之,情比金坚,寿与天齐;奸夫淫妇习之,经脉尽断,万劫不复。吾观汝夫妇情深义厚,有缘此丹,他日证道,必是羡煞诸天,神仙眷侣。”遂分授丹诀于二人,然后笑道:“贫道仰慕尊师久矣,惜无缘得见,他日归山,望代为问候。尔等自重,贫道去也。”

言罢拂袖,翩然而去。

虽然本书介绍了不少人、物的历史背景,但不代表本书有历史背景,各位看官不必推敲之。

“道者守一。自知不自见,故明。自信不自是,故彰。自尊不自伐,故成。自爱不自矜,故长。”此话语出《老子》,原文为“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意思是:圣人以道为世界的模式。不自我炫耀,故能开阔。不自以为是,故能显达。不自我夸耀,故可完功。不自居贤能,故能进步。

“毒虫不蜇,猛兽不据,攫鸟不搏。”此话原出《老子》,意为:毒虫不叮咬,猛兽不以爪牙相伤,鹰雕之类猛禽不抓捕。

又及,上一章从“相传春秋时,楚人卞和于此得璞,献与厉王。”至“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二千余年。”的三段文字基本非本人之作,原文来自网络,作者不详。

原作者文笔简洁古朴,无可更改,本文情节又须要介绍和氏璧之发现,及传国玉玺诞生之历史。故原样引用,特此申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