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凝霜-第四章 第二节 隐秘的科学1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武侠修真>白露凝霜> 第四章 第二节 隐秘的科学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第二节 隐秘的科学1(2 / 2)

施塔尔是贝歇尔的学生,专功医学,二十三岁毕业后即为医学讲师;三十四岁时被聘为哈勒(halle)大学医科教授。他先后共教书三十多年。1716年后,他到柏林做普鲁士国王的御医,同时研究化学的本源。他的最主要著作在于把贝歇尔的书重新编著出版,加入了他自己的观点。其內容是把他教师的说法扩充起来,故贝歇尔的学說,原来只是燃烧的学说,自有施塔尔指出,真正的燃素说方才成立。

1702年,他将贝歇尔《土质物理学》一书再版,为该书写了序,高度评价了著者在建立燃烧学说方面的功绩;并且指出,他自己对这个问题所发表的见解,都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贝歇尔的。但是他与贝歇尔不同,施塔尔认为可燃要素,不是“油土”而是某种细微的气物质,是沒有质量,难以察觉的燃素。同時还特别预先声明,燃素完全不是亚里期多德所说的火元素。燃素在燃烧过程中从物体中放出形成旋风般的运动,同空气结合,这就是火。放出的燃素扩散于空气中,再也无法与空气分开。只有植物能从空气中取得燃素,通过植物燃素又能进入到动物机体中。

在烟火中、以及其他燃烧后沒有残留物的物质中,含有最纯净的燃素。在这些物质中,燃素具有"物质形式",但一般说来物质的燃素经常与其他物质结合在一起,因此它本身不可能被研究。施塔尔用各种物质中存在燃素的事实来说明物质的颜色,气味以及其他性质。

施塔尔的金属氧化还原現象的解释,正好是把“氧学说”颠倒了过来。实际上,例如金属的燃烧过程,按照他的解释用方程式表示则为:金属+燃素=金属石灰(氧化物),但按照氧学说这一方程则应为:金属+氧=金属氧化物(燃素论者的石灰),因此,燃素可以看成是“负”氧。

根据这一些错误理论发展起来的燃素说,以及与之相应的关于元素的概念,没有任何合理的根据。从来没有人制出过燃素来。

尽管燃素说有很多缺点和错误概念,但它在化学发展上仍起了有益的作用。用燃素简单地解释了金属氧化还原现象(用含有许多燃素的木炭同金属氧化物一起锻烧来解释这种现象)似乎使得施塔尔及其追随者盲目乐观起来,以至他们看不到理论与实验事实之间不能调和的矛盾。

十八世纪末化学发展极其迅速,很多的科学史专家认为这都是燃素說的功绩。实际上这一时期的化学成就都由于另外的许多原因。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而带来很多要求解决的化学工艺问题。寻找各种新原料、寻找金属矿藏和能源的问题。接着,新开的矿山和矿物都要求给以评价(是否有开采价值)和进行分析研究等。这一切促进了分析化学的发展。十八世纪中期开始了漫长的分析化学时期。其直接成果是迅速增加了许多实验资料,不久就导致了十八世纪末的化学革命。

虽然在燃素说统冶时期化学界发生了上述这些现象,但燃素说本身并没有立即为所有化学家接受。十八世纪上半期就有一些学者反对燃素说。施塔尔在哈勒大学的同事、医学教授f霍夫曼(hoff1669-1742)反对施塔尔的观点。他指出,在金属石灰中含有某种“酸性盐”,当然,他没有能够确切说明这种盐的本质,霍夫曼以研究矿泉水和对矿泉水进行分类而著名,后来有许多著名化学家都有从事于矿泉水分析工作。

荷兰科学家h伯尔哈费(bocrhaave,1668-1738)是莱顿大学的医学和化学教授。他完成了几项对化学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研究。他的主要贡献是编写了教科书《化学入门》(1732年),这两部卷本的详尽的教科书是好几代大学生学习化学的指导书。

在伯尔哈费的书中,没有提到燃素的理论。但是作者详细地讨论了关于火、空气、水、土的学说,不仅把它们看成元素,而且看成是物质和研究工具。他坚决反对炼金术的错误,并且用实验证明炼金家的论断是沒有根据的。例如为了反驳经过多次蒸馏汞可以变硬的说法,他用同一份汞反复蒸馏了五百次,自然他不可能发现什么变硬现象。但他也跟当时一般的看法一样,认为金属和硫都是复合物。按照他的意见,硫中含有硫酸和某种他称之为“火的养料”的物质。他解释金属锻烧时重量增加,认为是由于空气中的盐酸和硫酸微粒进入到了金属中。他用实验证明,不可能用什么火质进入到金属中来解释金属在锻烧时的重量增加。他称量了冷的和烧到极热的大块金属,沒有发现重量有什么差別。

从十八世纪开始,化学中产生了关于化学亲合力的新概念。法国化学家ff日夫鲁瓦(geoffroy,1672-1731)亲自编制了《亲合力表》,就特別反映了这种情況。即盐中所含的酸和卤(根)能被更強的酸和卤(根)所取代的实验結果。

随着时间的进展,燃素学观点本身也有了一些变化。例如如施塔尔的学生、他在哈勒大学讲座的继承人j容克尔ker,1683-1759)在著作中強调表示燃素是“绝对的轻”,他的意思是說,似乎燃素具有“负”重量。

从以上的叙述,燃素本身的存在性质也弄不清楚。今天看來,这种学说非但没有科学价值,反而易于引起误会。然而在当时,风行各国,历时百余年,许多大化学家为其束缚,不能自拔,必有缘故。这就要联系当时时代的化学现象东鳞西爪零零散散,没有系统。自有燃素说,化学才第一次有系统而渐近于科学,故是功不可没的,燃素说诞生的时期可以看作是化学发展中的过滤时期。

炼金术的各种观点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其主要原因首先在於:十八世纪上半期化学所掌握的实际经验资料仍然极其有限。

笔者评语:与其说燃素说是化学家提出的理论,倒不如说是炼金术士的理论。尽管炼金术士堪称古代的化学家,但他们身上的神秘色彩,使他们的理论更适合奇幻世界。燃素在被科学淘汰后,能被奇幻世界接纳,并成为主物质位面的基本物质,显然是顺理成章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