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小宇三人又退回了客厅,只见王越出去了一趟,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壶茶,当然不是什么龙井、毛尖之类的名茗,只是民间随处可见的普通粗茶而已,王越一人沏了一盏茶。
小宇深深的抿了一口,只觉不知和感觉,有一股淡淡的腥味,而且茶还泛着一丝淡黄色,不知何物,约摸是一些野菜晒制而成的茶叶。非是经历过贫民生活的人,是喝不下此等茶的。
小宇用眼睛余光向张全看去,只见张全在喝的时候神色没有丝毫变化,看上去还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这让小宇心中对张全的看法隐隐又上了一层。
小宇不知道的是,其实张全也在观察他,张全见小宇能够毫不犹豫的喝下去,这让张全对小宇也是添增了一分赞许。
而在小宇身边的李风也是面不改色的喝了下去,这对于李风来说还真不算什么,因为他以前过的日子,要比这……
说来复杂,其实不过几口茶时间,贾龙就已经出来了。贾龙直接走到王越身边开门见山地对王越说:“王越,你我相识多年,应该知道我的脾气,今天你又带人来,想要让我教他也不是不行。只要能够通过就行了,若是没有那个本事,别说相识多年,就是亲生儿子我也不会教的。”说完后,转身坐在了椅子上,独自抿茶。
小宇这才看清贾龙的模样,从样貌看来年纪大约在六十岁上下,一张刚毅的国字脸,两道浓厚的剑眉,当真是鹤发童颜,生的是孔武有力。
王越似受到刺激般站了起来,挥着手激动的说:“我说先生,我们相交多年难道我是那种人吗?这就是要靠自己的真本事,若是能通过那是他的造化,倘若不能通过,也怨不得别人,只怪自己便是。”
贾龙等王越说完后,露出一丝如此便好的神情。
小宇看在眼里,知道是不可能依靠王越和童渊的关系得到贾龙的教导了,就回想了一番前世所知贾龙的一些资料,最后得出一些结论。
一、贾龙是个忠臣,不折不扣的忠臣,甚至近乎愚忠。
二、贾龙有志造福百姓,从他到了六十多岁还愿意为了益州抗击黄巾而出山就能看出。不过,他却不是那种自大狂妄到自认为能够独自解救天下百姓的地步,所以自是把心思放在自己周边。
所以只要根据这两点来应该是能行得通的,脸就自然而然地露出了安然的神态。王越、张全和李风看在眼里,心里都是太为赞叹小宇这种无所畏惧的心里素质。
片刻沉默后,贾龙喝完了手中的茶,起身来到小宇身前,只说了一句话:“跟我来。”就转身走向了书房。小宇也只能被动的跟了进去。
进去后贾龙没有说话,只是用他那种正直、坚定还带有一丝狡诈或者说聪慧的目光看着小宇,小宇无奈也只能与贾龙对视,虽然那种目光让小宇很是不爽,有一种偏头的冲动,因为小宇内心并不是一个什么正直的人,也不是什么忧国忧民的人,只是有一种坚定在小宇心里,那就是感情。对感情,不管是兄弟之情,还是友谊之情,更或是爱情,都是小宇所不能抛弃的。但是小宇还是忍住了,因为他知道这是一种考验。
两人就这样对视了数息时间,贾龙率先开口了,只见贾龙连续对小宇说了三个好字。这让小宇放下了悬挂的心,也让在外面的王越和李风放下了心。
贾龙走到书桌前,拿起一本《孙子兵法》,用一种缓慢的口气开门见山地说:“我说你听着,听完后再告诉我你的答案。”说完坐了下来,把《孙子兵法》翻到首页,小宇看见上面有注释,应该是贾龙写的,‘兵者,因时、因地,各有不同,不可拘于书上所写,欲求胜仗,需……’贾龙又开口说:“我知道我所说的你都能理解,所以不要打断,我也不会解释。”等小宇听明白后才说:“天下真正的有识之士,都能够看出大汉天下,数载内必将会产生大乱,到时是什么局面,没有人能够想到,所以我问你,若你学会了我的韬略术,用将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