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其他类型>美利坚纵享人生> 第两千一百零五章 英俄恩怨(求订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千一百零五章 英俄恩怨(求订阅)(2 / 2)

但英国如此大张旗鼓的表达对北极熊的不满,在以前倒是从没有过,但杨橙知道现在还没有真正的爆发,双方关系降到冰点,导致那一次大规模外交风波的导火索,是发生在明年初的斯克里帕尔毒杀案。

案件很简单:前北极熊上校谢尔盖-斯克里帕尔和其女儿尤利娅被发现倒在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一处购物中心的长椅上不省人事,经诊断两人神经毒剂中毒,随后二人被送进加护病房,初时病情危急,经过治疗先后苏醒并康复出院。

此外,毒杀案过后的同月,一名流亡英国的俄罗斯商人尼古拉-格卢什科夫在伦敦家中离奇身亡,但杨橙重生之前还没有证据显示与这起毒杀案有关。

但在随后的调查中,英国将矛头全面指向了北极熊,英国方面表示,袭击者使用的神经毒剂名叫“诺维乔克”,最早由北极熊研发的。

随即,英美两国就对北极熊发动了全面的抵制,甚至在安理会上控诉***,指责其参与化武行动。

在英国zf的刻意宣传下,英国民间的反俄情绪也随之高涨,一些英国专家同样利用世界杯借题发挥,声称“英格兰队应该自备瓶装水与刷牙水,以免遭遇北极熊人的毒害。”

说句题外话,这种无脑的话也只有英国人说得出来,北极熊人疯了?在全世界的聚光灯下毒杀英国球星?

根本没人在意,对于死里逃生的斯克里帕尔父女来说,这场毒杀是一次悲剧。

而各方zz势力的卷入,却也将此事变成了一幕令人匪夷所思的丑剧,在英国zf的报告中,言之凿凿的声称北极熊是背后的凶手,但是细究起来,相关的指控很难站住脚。

斯克里帕尔是一名曾经效力于北极熊军队的军官,2006年,其因为“为英国军六刺探情报”的罪名而被捕,但是在2010年,美国与北极熊达成了间谍交换协议,斯克里帕尔得以自由,并从此携家人流亡英国。

抓获4年之后放虎归山,但是8年之后却又“后知后觉”的将其“毒杀”,这件事显然有悖于正常的逻辑。

英国zf的指控归根结底,是一条逻辑混乱的循环论证:因为毒剂在前苏联研发,所以北极熊肯定是背后的凶手。

这种强行联系的本事,堪比《赤壁》中那句“因为生长在荆楚之地,所以名字就叫做萌萌”。

在英国频频发难的同时,北极熊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不断在外交上反制。

一方面,北极熊对等的采取报复行动,驱逐西方国家的外交官;另一方面,北极熊与英美大打舆论战,要求英美出示有关北极熊参与毒杀案的实际证据,并指责英国未能保护好在英的北极熊公民。

而在北极熊自己的调查中,同样发掘出了很多不利于英国的证据——涉事毒剂并非“诺维乔克”,而是一种名为“毕兹”的军用失能剂,但是这种失能剂并非北极熊的产品,而是曾在美国、英国等北约国家广泛制造,曾经被使用在越南战争中。

北极熊方面还表示,斯克里帕尔中毒的症状也与“诺维乔克”的效果不符,过往,大量摄入“诺维乔克”的人会直接死亡,来不及送医抢救。

此外,“诺维乔克”是一种高挥发性的毒剂,并不可能如英国所说,在几星期之后还能找到残留,人还能救回来。

当然,免不了有一些中立人士站出来表态,他们认为存在北极熊之外的其他元凶,理由是上世纪末苏联解体时,东欧及苏联的情况相当混乱,大量武器技术外流到军火商与恐怖组织手中,这种毒剂同样可能遭遇盗窃,并用于犯罪中。

一场刑事案件的调查,最终变成了一次英美与北极熊的全面外交冲突。

无休止的争吵,最终以双方互不相让、自说自话而终结,斯克里帕尔父女,实际上仅仅是大国之间斗法的借口与幌子,正应了那句话:大国之间斗法、终生皆为刍狗。

其实背后的故事仔细研究一下,不难发现端倪。

***因为强硬的反西方立场,一直是英美的眼中钉、肉中刺,明年又恰好是北极熊的大选年,而斯克里帕尔中毒事件,恰好就在大选不到一个星期之前爆发。

英美大肆炒作毒杀案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北极熊大选之前干扰社会舆论,影响***的连任。

当然,英国不可能指望一名北极熊“叛国者”的死亡,就能改变北极熊民众对***的拥护。

但是不放过每一个抹黑***的机会,早已是英美zf的基本操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