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与当初显赫非常的甄家结亲的人家,都是江南的名门望族,这些太太们的嫁妆都不在少数,更何况她们身后的家族呢?有见了甄家遭难就不管自家姑奶奶死活的,却也有柳家这样心疼自家的女儿补贴一二的。
若说甄家若是有骨气,靠着这些银钱多置办些田产,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些,却也踏实。可甄家这些爷们是享受惯了的,哪里耐得住清苦的生活,靠着自家女人们讨到了银钱,便迫不及待的想起了从前锦衣玉食的享受,将到手的银钱很快便挥霍一空。
这些太太们到底是嫁出去的女儿,娘家接济几次之后,发现甄家这样的情况,便都撒手不管了,那些尝到甜头的甄家爷们如何能够罢休,讨要不成都动起了手来,甄大老爷更是把手都伸到了儿子的房中,公然向柳氏索要银钱。
在这种情况下,甄大少爷要是真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才怪了。两次会试落地之后,甄大少爷也十分的灰心丧气,再一看家族里面如今乌烟瘴气的模样,竟郁结在心得了痨病,年纪轻轻便故去了。
甄大少爷去世之后,甄大奶奶成了寡妇,柳家出了一笔银钱给她婆婆,还把她的嫁妆都留在了甄家,换得甄家十分干脆的放柳氏带着一儿一女离开。甄大奶奶带着儿女回到姑苏,抱着母亲兄弟抱头痛哭,等到儿女为父亲守孝过了三年,儿子长到了十五岁还不着急,可已经十四岁的女儿却是到了相看婆家的时候。
儿子可以给他相看小门小户的女儿,她也不求别的,只要女孩子贤惠温顺便好。可女儿的终身大事却是不容疏忽,柳家有些旁支看上了柳家对甄大奶奶母女的照顾,有心想要迎娶甄大姑娘。可甄大奶奶看出这些人的唯利是图,细细考量了一番,发现这些上门提亲的都是些游手好闲之辈,不过是想和家里面攀上关系才想要结亲。把女儿嫁给这样的人,无异于害了她的一生,甄大奶奶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松口的。
柳伯韶和姐姐感情深厚,也疼爱这个命运多舛的侄女儿,赋闲在家的时候他便也多方打探有没有合适的人家,看来看去,柳伯韶觉得王祁的哥哥王社家最合适。王社从商至今,在江南成了数一数二的大商户,虽然根基不似薛家那么深,但背靠兴安侯府,也叫人不敢小觑。
王社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不喜读书打小就和父亲学习经商,小儿子则是酷爱武艺,如今已经中了武举的乡试,柳伯韶相中的便是王家老大。虽说王家如今是商家,但愿意上门结亲的世家却也是不在少数,凭甄大姑娘这条件,柳伯韶当真觉得心里没底,落魄世家便罢了,主要是获罪于天子,真真叫不少人止步。
也正是因为甄家的这些往事,提亲这话柳伯韶委实难以开口,他瞧了瞧璟轩、魏臻和赵麟,面上发红,心里面琢磨了良久,这才说道:“我姐姐家的女孩儿甄家大姐儿如今已经十四岁了,模样没得挑,性子也十分温柔和顺,可惜叫甄家的名声给带累了,至今没有寻到合适的人家。我和姐姐不求别的,只求能给她找一个善良宽和的人家便心满意足了。”
果然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璟轩看着一向温文尔雅的柳大哥说起这事儿来吞吞吐吐的模样,一张斯文的俊脸都红了,不由得心里面感慨,便笑道:“柳大哥便直说了吧,是看上哪家的小子了?”
柳伯韶不好意思的说道:“王家大哥的老大,如今江南都称他是小王掌柜,性子与王家大哥一般宽和,我瞧着是侄女儿的良配。不是我夸口,我家侄女也是个宽厚的性子,两个人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