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老哈并没有去关心打铁的事情,让他抡大锤,他也没有那个力气,他把注意力集中到氨化饲料上面。
他在地上挖了一个大坑,然后在里面砌上砖,再抹上一层水泥,一个氨化饲料池就算做好了。然后,他把从草甸里割来的草晒干,切成一两寸长的小段,然后均匀的铺在那个大坑里面,铺上一层,撒上一层浓的碳铵溶液,大概碳铵的重量占干草的8%,等到铺满了大坑之后,就把大坑上面盖上木板,上面再糊上泥密封,等到两个礼拜之后,打开大坑,氨化饲料就成熟了,牛儿们果然很爱吃,老哈却发现问题了,这饲料拿出来两三天后,对牛儿的吸引力便大大下降了,于是他只好重新挖了一堆小坑,一共八个,每隔一天就作一坑的氨化饲料,如此便可以保持循环,每天都有新鲜的氨化饲料给牛吃。
可惜这样一来,老哈才发现,每天现在村寨里能够挖出两船的煤,大概有六吨,可以炼出4吨的焦炭,可是这时候的氨水,只够大约作八百斤的氨化饲料,对于超过两百头的牛来说,还是有些不足,另外让他郁闷的是,那几匹马吃了这饲料以后,竟然拉稀了,明显不适应,老哈也只能作罢。他并不知道,氨化饲料只适应于牛羊这两种反刍动物,对于骡马来说,还是没用的。还是乖乖的给马准备精料吧,一匹马要吃四五个人的粮食,让老哈觉得,养马真的是好奢侈的事情。后来聪明的人发现,这么做氨化饲料,太麻烦了,于是他们直接在饲料里面加上了2008年让整个和谐国普及了化学知识的东西――三聚氰胺。
黎塞留的商队带来了很让人郁闷的消息,原本一个铁锅可以换五张鹿皮,可是在他们扛着上百个铁锅出去兜售之后,周围的市场很快饱和了,这是老哈早就预料到的,他也有应对的措施,他和高木匠又找了些女真劳力,按照老哈记得的,后世的舢板的样子,制造了一条单桅小船,长十二米,宽两米半,大约吃水半米多,有半封闭的船舱的小船,船帆选用的是苇席硬帆,现在正是八月份水大的时候,老哈决定带着黎塞留,还有另外六七个壮汉,还有三百公斤铁器,开始沿着松花江远航,他的估计是,一个月的时间,能够顺流而下,到达黑龙江的河口,然后在九月份,乘着北风初起,就可以顺风南下,然后十月份,就可以回到小村寨了。到达了黑龙江的出海口,就可以晒盐了……这样,村寨就可以供应周围女真人需要的所有东西了。
临走之前,老哈还有很多事情要干,首先,就是把它铸造的那些乱七八糟的零件组装起来,否则,人家不知道是什么,稀里糊涂的,也许就扔在一边,任其生锈了。
这样的东西有很多,第一个,就是蜂窝煤炉子,老哈小时候,没有少在四合院里面生炉子,他觉得东北的冬天应该很冷,自己盖的砖房子,里面有热墙,加上那么多焦炭燃料储备,自然不是问题,但是别的人家就不一样了,铸铁的蜂窝煤炉子,会很有用的,至少卖,是会有人买的,当然了,考虑到还有穷人,他也没有少铸造火盆。但是分成了六件的蜂窝煤炉,如果不教人,很多人还是弄不明白的。
李铁匠比较忙,他最早收的两个女真人徒弟额尔泰和伊里布已经能够独挡一面了,其中额尔泰的翻砂手艺相当不错,老哈便把煤炉的一切,仔细的托付给了他,教会他组装炉子,用碎煤作蜂窝煤等等,额尔泰是伶俐的人,一学就会,第一天弄完炉子,等到第二天中午,老哈发现他已经把准备好了土,又砌了十来个炉子的内衬,然后组装好,给村里的各家都送去了,家家都用得很开心。
“这是要用来卖的……”老哈教育额尔泰,不过刚说完,老哈就笑了,高炉一点火的话,那还不是要多少炉子有多少?自己这里用得好,正好是个活广告了。“不过我们自己当然要好好先享用一下了!”老哈说着,马上转变了态度,另外,使用这个炉子,一定要注意通风,烟囱是不能不装的,虽然同样是铸铁管子的烟囱比后世白铁皮的烟囱重了很多,但是一定要安装的,不然一氧化碳中毒,可不是好玩的。把额尔泰教育了一番之后,他连忙扛着烟囱,给各家各户安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