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开始蓄水那天,一切都很正常,等到第二天水位到了4米高程的时候,村寨变成了一个小岛,依靠这吊桥和码头,才能同外界保持联系。黎塞留对村寨的安全还是不满意,他找了一群孩子,从河滩上捡了几万个鹅卵石,分别装在筐里,还做好了几百条投石带分给所有的人。
“我们的村寨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了,如果别人有个上千人来,是根本奈何不了我们的……”黎塞留不禁有些沾沾自喜了。
老哈看着这简易的木墙,那堤坝脆弱的船闸,心想,如果对方有个投石机,那么这些防御措施,和纸糊的倒没什么区别,而且老哈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小村里的公共厕所,原来是往下游排放的,上游的清水可以直接饮用,等水坝修起来,形成了一个小湖,水不流动了,下水道直接排放进去,公共卫生是个大问题,他一再的敲打自己,痛骂自己考虑不周,还好,村里挖井的结果不错,打下去就有水出来了,这井水其实也是湖水渗透过来的,但好歹经过了砂石的过滤,干净了不少。老哈觉得,自己在城市规划方面,经验还是太少,难免出一些错漏。
又过了两天,大坝下面第一个动力机械装置开始运行了,那是水利石磨,看到石磨滚滚转动,村寨中的老幼都是十分高兴。看到他们对水的力量不再怀疑,老哈也开始了高炉的建设工作。
高炉的建设工作展开之后,老哈才发现,就这么一个小高炉,已经复杂的让人受不了了,高炉,并不是简单在地面上盖一个炉子好了,还涉及到物流人流等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通盘考虑,综合规划。
由于运输材料的问题,高炉不得不建在河边,可是地基够结实的地方,离堤坝有大概两百米的距离,老哈只能先组织人手修建引水管道,以提供鼓风用水轮机的动力。然后还有各种原材料的装卸堆放,高炉前热风炉的位置,煤炭的物流,铁水的流出方向,翻砂铸造厂和搅炼炉的分布,还有将来反射式平炉的位置等等,结果总共算来,竟然需要将近一万平方米的场地才够用,光光是平整土地的工作,就花了老哈一个月的时候,等到了将近八月,高炉才能开始动工。
大工业真的不容易搞呀,老哈在后世,看过新日铁一个厂房的设计,日本由于没有太多平地,那工厂是直接填海造地出来的,种种流程,设计得非常合理,他的简单的模仿了一下才知道,这里面学问是在很大,需要认真自己的思考,为此,老哈和李铁匠作了一个大沙盘,摆弄了很久,才得到一个比较优化的结果,这个沙盘摆在村寨的食堂里面,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都有些激动。
“一把菜刀能够换两头鹿的,也就不过半斤重,听说我们做的这东西,一天能够出够两千把菜刀的铁,你算算,这不就是4千头鹿了……一天四千头鹿,我们这二百多人,一个人都能分到二十头了,一个月,那可是六百头,你算算,你有六百头鹿,能够吃多久亚……”
老哈听到西雅一边吃饭,一边给别人介绍着工程的美好前景,老哈听了心中暗笑,一天两千把菜刀,一年七十万把,整个东北有七十万女真人吗?人手一把菜刀?一百四十万头鹿,估计整个西伯利亚的鹿都要完蛋了……等商品多到一定程度,价格自然会大大下降,一把菜刀,一块玻璃都是如此,穿越者也许可以凭借暂时的优势,赚上一笔,富甲一方,但是像要靠卖几块玻璃,就能有谋朝篡位的实力,那只是痴人说梦罢了,这东西的技术并没有超越眼前的时代,很快就会普及,而普及之后,就没有利润可言了。
但无论如何,工业化带来的美好前景,是所有人十分向往的,老哈在想,如果把新日铁的那个年产五百万吨的钢厂搬过来,他们会做怎么样的计算呢,这数字太大了,估计西雅都算不过来了。
在高炉开始建设的时候,土炼焦炉也开始了实验性的炼焦工作,老哈的这个土炼焦炉,可以说是改良焦炉,是有烟囱的,老哈对劳动保护还是重视的,至少把满是有毒物质的荒煤气排放到5米高处,总比直接在眼前排放好,另外他也要用这个焦炉,为后面建设更好的焦炉积累经验。
经过多翻的试验,老哈终于得到了一个合适的工艺参数,当然,代价是将近十吨焦炭不是焦炭,煤炭不是煤炭的东西,还好,这边吊子东西还能烧,就给他全部拉去用作烧结铁矿石的燃料,倒也没有浪费。
经过焦炉的尝试,老哈的信心又增加了,只要方向正确,原理无误,光光通过砸钱,砸原料,很多产品,就能真的砸出来,只要这个浪费,是自己能够接受的,就无所谓了,最后产品出来,全都赚回来了。
高炉的建设还是相当顺利的,四米多高,外径也差不多四米,外面是红砖,里面是耐火砖砌成的瓮型,什么出铁出渣,风道等等,老哈发现自己的回忆,和李铁匠的经验基本吻合,这都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李铁匠没有见过老哈要求修的那个热风炉,老哈当然知道,常温的空气吹进炉里,温度最多一千五百度,而如果吹进去的已经预热的空气,那便能大大的提高温度,在后世,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省焦炭,高温只是副产品,也正是有了空气预热,才能有后面的平炉和反射炉。
当然,老哈对这个热风炉并不在意,因为热风道,是用陶瓷烧成的,导热性并不好,所以他打算第一炉铁水出来之后,就浇筑两套铸铁的热交换器,一套用在热风炉上,另一套用在拟议中的新炼焦炉里。在高炉点火之前,他便已经做好了木制模型,并用它翻出了砂模,并且进行了处理,就等着高炉点火了。
高炉修好之后,老哈和李铁匠又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材料推积场上,已经有了大概二十吨烧结好的铁矿石,十来吨石灰石和白云岩,都已经小心地敲成核桃大小的团块。但是高炉现在并不能马上投入生产,老哈和李铁匠在众人的帮助下,等到了半夜,才开始试火,先是先打开了水闸,让水冲向鼓风的水轮,随着水轮机带动一个偏心轮转动,连接偏心轮的连杆就带动了一个木质活塞式风箱开始鼓风,这个时候,老哈小心地把烧红的焦炭放到铺了耐火砖的小车上,然后两头牛在皮鞭催促下,拉着缆绳往前走,就把小车拉到了炉顶,到了轨道的末端,便把碳倒进了炉里,扑得一下,蓝色的火苗冒了出来,老哈知道,这是一氧化碳燃烧的结果,然后,另外一边,一车没有点着的焦炭也倾倒了进去,随着烟尘,过了片刻,火苗才又冒了出来。
这个时候,热风炉的也开始点火了,那利用的是煤炭,比较便宜些,随着温度的升高,炉口又冒出了蓝色的火焰,老哈知道,这温度已经足以融化生铁了,那冒出的煤气,更说明,有足够的一氧化碳来还原铁矿中的氧化铁,自己这个加了热风炉高炉,看来还真的会比同时代别的高炉省焦炭。
又烧了一会,炉口已经没有火苗冒出了,老哈估计那辆车焦炭已经烧完,高炉内壁也接受了考验,便停止了鼓风,炉子内壁被慢慢的烘烤,逐渐的降温,然后就去睡觉了,第二天睡醒,高炉口已经不冒热气了,老哈便又鼓风吹了一阵,把炉内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吹掉,然后李铁匠那个小个子儿子,便裹了毛巾,钻进了高炉检查,等他儿子出来,报告说内部并没有什么大的裂缝,耐火砖崩碎等等情况,老哈才放心,准备正式的开炉炼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