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阅读156(2 / 2)

注1:“诺曼征服”发生于1066年。1191年英国“狮心王”理查德一世在波特西岛上筑城设镇,成为朴茨茅斯历史的开端。朴茨茅斯长期以英国皇家海军港口的地位而闻名,与温彻斯特、南安普敦同属汉普郡。

注2:美军在外部队每逢7月4日是思乡日,1943年在伦敦就为当地在休假的美军举办了各种活动。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于6月6日开始,直到8月25日解放巴黎结束,显然思乡日是没时间过的……

注3:即法语的英吉利海峡。

注4:参见法军将领AmiralJaujard的战前讲话。

注5:曼哈顿计划是1942-1946年间美国联合英、加开展的一项军事工程,直接目的是制造□□。计划覆盖30多个城市,1942年在芝加哥建成了第一个实验性原子反应堆。

第41章国殇

重庆和长沙吵架了,这件事很快变成了一个流传甚广却又不明所以的话题。

按说这两人交情不错,思维方式也对得上路子,虽然都不是多么温柔平和的性格,多年来没发生过大争执,顶多为搓麻将的形式或下馆子的去处辩论几句,这种情况在重庆临危受命、摇身变成战时首都后也没改变。第二次长沙会战后,虽然战果还算不错,发挥不好的也大部与长沙无关,军委会仍要求长沙就局部失利作一份检讨书。结果长沙写得引经据典文采飞扬,字数够了分析也够深入,就是怎么读都有种蔑视上级的嫌疑。重庆率先审过,先存好原文,再把里面有轻视之嫌的语句删了给军委会报备,再客观实在地说了几句情,就算结束了。然后又趁开会,把几个城主聚在一起读了原文,众人边听边笑作一团,唯独不笑的作者对武汉道:“佩服我吗?换做你,绝对写不出这么文采斐然的佳句!”

此事在后方城主中间一度传为佳话,而长沙也没辜负这份兄弟情谊,在第三次长沙会战全胜而归。那时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连大洋彼岸的华盛顿都亲发电文祝贺。高层一致认为经此一战,日军不敢再犯,以长沙一带便基本上可以太平无事地过日子了,战前被疏散出城的老百姓也受到鼓舞,抱着对战区守军的绝对信任纷纷回到家乡种田经商。

长沙地区确实也平静了两年之久。这片抗战开始以来便饱受灾祸的土地以不可思议的乐观精神恢复了生机,在被战火摧毁殆尽的废墟上,一幢幢崭新的房屋又重新竖立起来。流失的性命与财富都无法追回,新的人群与财富却在此扎根立足。连长沙本人,至少在一般朋友看来都没留下什么不可拔除的伤口,又是一个活蹦乱跳的人了。

这种弥漫在人群中间的乐观,一直持续到1944年春豫中会战败仗连连也没有动摇。连最普通的市民都知道,防守豫中的第一战区与第九战区太不相同了。河南先是花园口决堤死了近百万人,之后□□又饿死几百万,第一战区号称47万大军,实际数量十分值得怀疑。就算人数问题不大,河南严重衰退的土地和人口如何养得起这些兵,恐怕用的不是一般的温和手段。知情的人更知道,第一战区的军民关系已经极度紧张。而湖南和江西呢,尽管也兵祸连绵,毕竟还有些休养生息的空间,军民关系也友好得多。特别美军参战后形势逐渐反转,带着大量美援物资的精兵也第二次投入滇缅战场要一雪前耻,日军忙得已经转不开身,似乎并没有紧跟豫中会战再发起一次大规模攻势的余力。

因此,就在第一战区47万军队被日军用时三周击溃的消息传到大后方时,人们虽然受到震动,依然没把第九战区同熊熊燃烧的烽火联系起来。直到日占区的物资调动和强征民夫再也不能忽略,直到日军在汨罗江两岸集结起军队,直到敌军攻势在看似严密的阻击前依旧不减锋利……才意识到,他们将面对的是一场尤甚以往的生死相搏。

5月下旬,长沙经过和重庆的一场争吵,轻装向岳麓山出发了。争吵发生在这种时点,只能让人联想到战术分歧。但这两人为战术翻脸又是很奇怪的事,除了他们本人,也只有衡阳知道原委所在了。

衡阳本来不想知道这么多。他有人该有的好奇心,但也没到想事事掺和的地步。他管的是个规模中等的辖区,有光荣历史也有知名度,不过同等水平的城市在神州大地想抓也是一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军国大事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