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远达见女儿脸色忽变,也不知为了什么,便跟着走了。待去得远了,周远达问女儿怎么不爱帕子,是不是因为平日里一直做绣活就讨厌起这些玩意儿来了。
周芷若笑道:“是呀,那帕子却是我绣的,我的针法与众不同,一见便知的。倒不知原来我绣的帕子能卖得比旁人绣的贵出这么多来,下次我可要多收些工钱了。”
周远达哈哈一笑——他也知道女儿的绣活这阵子的确赚了不少钱,听女儿这样说,心中自然高兴。
这时路边有一人,听到周芷若说自己会绣活,也不免多看了她两眼。周芷若察观到此人的神色,心中也是一惊——忙快步走开了。
周芷若一天可绣三、四块帕子,接一次活也有二十来块帕子,不到十天就有人来取货,每次也有七、八百文收入,再加上还有枕套、汗巾、被面之类的,一个月里至少也有一两千文的收入。
元代铜钱与银子的比例,仍然是两千文钱换一两银子,周芷若每个月的绣品,最多时能有一两多银子,也不怪别家的眼红了。
周芷若本来是不想把这峨眉派的绣活儿亮出来的,但是母亲病重,也不得不如此了。但既然已经亮了出来,自然是要尽量多弄些钱的。这时也顾不得再担心别的什么,只盼着母亲的病快些好起来,再教会其余几家人绣这东西,那这价格就会平息下去,也就不会再引人注目了。
路上沐英又中一支铁制的弹弓,周远达买了给他,这才让沐英没有空手而归。
不过周芷若一边走着,却发现身后有人在跟着自己。偷眼看去,却是那刚才在路边听到自己说那绣帕出于己手的人。
周芷若心中疑惑——看这人的打扮,似是个家奴,对这事又有什么起意的呢?难道是某个绣庄的伙计?可是附近并无什么绣庄啊……
周芷若一边提防着他,一边跟着父亲回到了吴效农的药铺,把薛氏接了,一起坐了驴车回家。
这下那个人可跟不上来了,周芷若心里也终于安定了点。
回到家中,薛氏因为许久没有出门,身子虽然好些,但毕竟比不得康健的时候,终是觉得有些气喘,便又到床上去歇着。
周芷若洗了手,去帮着父亲下厨作菜——虽然她自认为手艺不错,但这灶台做得似乎偏高了些,她即便是比同龄人身材修长,也没法在这里做菜。
沐英终于得到了一个好东西,到村里挖粘土团泥丸去了,准备好好玩玩这新买的弹弓。
不多时回来,身上却又颇多尘土。周远达问了他几声,他只说是跌了一跤,不过当夜周芷若问他,他才说了实话——原来是何长生走后,另一个叫做何流水的男孩儿成了这何家村里男孩儿的头。
这何流水是村东头一户人家的孩子,平时他家与周远达家里也无甚来往,他比何长生小两岁,但是长得却颇壮实,往日里跟在何长生身后,也是个顽皮的。
前些日子他和一些孩子都在帮着父母去田里做活儿,不知道沐英打了何长生和何诚他们一伙人是怎么回事,这次看到沐英拿了一个对他们来说已经算是精致的弹弓,自恃人比何长生与何何诚二人被打时要多,自然便要来抢,结果被沐英又是好一顿教训。
第二十章家入贼匪
这次沐英学了周芷若教给他逃窜的步法,虽然没有内功,但也灵活了不少,手上又有了远距离进攻的武器,自然是一边打一边跑,把对方人人打得浑身上下都中了好几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