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沐英年纪尚幼,但周远达不知怎地,便以为他能听懂自己的话,也不知是不是与自己家里的小大人周芷若这样说话惯了,便也把他当作小小年纪什么都懂的样子来。
沐英听了,似是也明白了些什么,便翻身了下床,也不多话,便站在周远达身边。
此时周远达已经用完了饭,便丢了箸,对薛氏道:“我这便走了,你在家中小心,这几日也不要让芷若再出门,莫要走露了风声。”
薛氏道:“这个我自省得。灶下还有几个馒头,可要带上?”
周远达点了点头:“我自不饿,但这孩子却要饿哩。”
二人领着沐英出去,想是去厨下了。这边周芷若却是眼皮微微掀动了几下——原来她也是一夜未睡,一边想着沐英的来历,一边等着父亲回来。
她原只知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却料不到沐英的生身父母,也是明教中人。再想想那妇人被一群孩子围住时用袖子遮住脸的举动,只怕就是怕孩子童言无忌口无遮拦的,把自己来过这村子的事说了出去——若是大人,怕受到牵连,倒不敢说了。
周芷若暗叹了一口气——看来此生要与明教完全撇清关系,却也挺难的。
因为既然已经留下了沐英,那也不能半途而废啊,总要将他寻个妥善的去处吧——嗯,朱元璋收他为义子,也不知是在哪一年,但总该是他遇到张无忌以后的事。
根据前一世与张无忌相处的那段时日所得知的情况,张无忌初遇朱元璋时,只有十二岁,嗯,那就是说,是自己九岁那年的事吧。
——还有四年,就能把这小子给送走了!
周芷若自我安慰着——而且,要他能平安地回来再说。
说实话,如果周远达把沐英一个人丢在外面自己回来,周芷若一点也不吃惊。周远达不是个坏人,但在这种情况下,牺牲一个从未见过面的小孩子来保全自己一家人,倒是有可能的。
周芷若竖着耳朵听着,沐英果然也是过惯了这种日子的,一直没有说过一句话,就听见周远达与薛氏又低声商量了两句,便带着沐英悄悄地开了门走了。
不多时薛氏也回了房来,熄了灯上床,在周芷若身侧眯了一会儿。待得天亮,薛氏忙起了身,唤起了周芷若,匆匆地准备早饭。
周芷若装作吃惊的样子问:“怎么昨天的沐英弟弟不见了?”
薛氏忙道:“芷若乖,昨天的事,千万别对人说,不然咱家可是要大祸临头的。你沐英弟弟,过几日便会回来,你千万要装作不认识他。”
周芷若点了点头,又问道:“昨天夜爹爹没有回来么?又在林子里过夜了?”
薛氏道:“你爹在南边有个亲戚,带了个信给你爹爹,有急事要找他,他连夜去了集庆了。无论谁问起,你都要这么说,明白了么?”
虽然周芷若只有五岁,但是平日里表现出来的样子是既乖巧又懂事,薛氏也不以为她为多嘴说出什么,但是仍不免叮嘱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