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方家婶子的男人方六一,却是得了病,在床上躺了有几年了。周芷若对这个方六一,也只有个模糊的印象——那个印象便是他去世时出殡的场景。那一年周芷若刚刚五岁,第一次看人出殡,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印象。不过当初这个人这个事便没有让周芷若放在心上,所以她也不知道方六一得的到底是什么病。
但不管怎么说,没有男人赚钱养家,方家的收入和生计还是很有点问题的。所以周远达给了高大娘一叠纸钞,给方家婶子的却是一袋面。
要知道元代本比宋代更重纸钞,只是到了元朝后期,纸钞滥发,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京师的生员每天光吃饭,就得用去五两钞。为此百姓除了重新恢复银两和铜钱货币的流通使用外,甚至出现了以物易物的现象,所以出于对方家婶子的照顾,周远达才给了她一袋面。
方家婶子千恩万谢地去了,周远达把周芷若抱在手里,也不敢放下,便坐在床边,看一会儿妻子,又看一会女儿,心中心中温情又是感动。
此时本是下午未申之交,待到薛氏一觉睡醒,却已是过了戌时了。
此时周若止也不觉得饿,只是一边闭着眼睛思虑往事,一边不自觉地运行内息——自从出生以来,体内的先天之气飞速流逝,效果与她在娘胎中时相比,已是大有不如。
周远达见薛氏睁开眼睛,忙道:“你醒啦?”
薛氏见丈夫坐在床边,只是看着自己,也知道自己睡得久了,便问道:“什么时辰啦?”
“已经是戌时了,你腹中可饥饿?我已煮了鱼汤,煲在窠里,你先喝一碗,我这就去热饭。”
薛氏点了点头,伸出手来把周芷若接了过去,见女儿闭着眼睛,似是睡得正香,便道:“这孩子折腾了我这么久,现在倒是乖得很,连不要吃奶。”
周远达本已起身,闻言回过头来道:“这孩子确是不同,你且稍等,我端了汤来,且与你细说。”
薛氏一愣,不知丈夫是什么意思,却想——莫不是嫌我未生下麟儿,要将她送人?
元末的百姓生活困苦的居多,把养不起的儿女送人的更是比比皆是,所以薛氏才会有这个念头。
不多时周远达端了鱼汤进来,道:“这是我前日捕到的,甚是肥美,本就想留于你补补身子的,如今正好与你吃了,也好下些乳汁。”
薛氏面上一红,接了过来,抿了一口,果然觉得鲜美,便尽吃了,却把鱼留下,让给丈夫吃。
二人推让了一番,终是分着吃了。周远达心疼妻子,只稍拣些鱼背上肉吃,剔了刺在一边,薛氏问道:“你适才却要说什么?”
周远达道:“我看这个姑娘来得倒是不同寻常,倒要再作计议了。”
薛氏心中暗暗吃惊,便问道:“怎地不同寻常了?”
周远达道:“她不过是一个刚出生的女娃子,看到你我,却叹了一口气。难道你我不久将有厄运?”
薛氏道:“哪有刚出生的孩子就叹气的,想是你听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