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二哥,你这般……直接便带回二嫂,不知泰山泰水可会有意见。毕竟……我朝例律,奔为妾。”
徐子年的眸光一沉,道:“他们早已不把我当儿子,我又何须同他们禀明,这回回来,若他们不愿接收梓潼,我便单独出去过日子。况且,我和梓潼,有婚书为证,我亲自拿八抬大轿取的,还有证婚人主婚人。只应燕北离此山水万重,不便带回,便在燕北迎娶了。只是为了梓潼日后着想,此事还望今日妹夫为我美言几句。”
尚谦道:“定然定然。只不知,二嫂是燕北哪家女子。”
徐子年低声将他娶王氏的经过一说,尚谦便笑道:“无怪乎二嫂嫂是这般性子。这门亲事,我看泰山大人是万不敢反对的了。”
徐子年叹道:“我只是另有些计较,还需隐瞒他们些时候。此事一了,便是妹夫,你要做些生意,也会方便许多。”
不多时,众人便行到了徐府门口,虽然徐子年早已着人报了信,但门口仍是冷冷清清,并无人来接。王氏倒也不介意,一跃跳下马车,仍是嘻嘻哈哈的模样,伸了个懒腰,道:“总算是到了。”
门口的家丁原也是无精打采的,见到尚谦,才急急忙忙地进去通报,一路通报声迭起:“老爷夫人,老爷夫人,尚家三爷来了,尚家三爷来了。”
却说徐府因徐子年这大半年一直不在,没了进项的银子,本有些亏空,徐子年前一阵竟还写信来说做生意亏了本,对他自是提不起迎接的兴趣,只尚谦每次来,都带着不少的礼品,徐述和那杨氏听说尚谦来了,心里都很是高兴,披了个大衣便出门迎接。
徐子年轻叹口气,低声对尚谦道:“妹夫,你也看见了,眼下你比我更像是徐家的儿子。”
徐述和杨氏早已笑眯眯地迎着尚谦嘘寒问暖,对着自己远道回来的儿子却是点了下头,便再不理不睬。王氏这才用手指摸了摸下巴,小声道:“怪不得怪不得。”
徐述和杨氏这才注意到徐子年旁边还有个一样穿着胡服不男不女的人,便问道:“子年,这位是……?”
“爹,娘,这是我的新婚妻子,和一同从燕北回来的。”徐子年淡淡地说道。
王氏却笑嘻嘻地说道:“爹,娘,你们好。”
徐述虽然满腹的疑问与不满,但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且女婿还在场,便不太敢发作,咳了一咳。可杨氏哪有这般好涵养,见这王氏虽生得挺周正的,但穿的不男不女的,还穿着溅着泥点的胡靴,便是一副穷酸相,当下便道:“子年,娶亲当先问过高堂,你怎生忽然便娶了个没来由的女子。”
王氏却也不生气,背着手,对着杨氏嘻嘻一笑。
韶槿忽觉得此事是这杨氏没什么眼色,这二嫂嫂来了通判府,也是毫不怯场,自也是大户人家出生,且初次见面便说人家没来由,却很是不礼貌了。可杨氏见王氏笑得大方,却觉得更是可恶,她对徐子年本只有银子情,如今他却连银子都挣不回来,也不知是不是欠了一屁股的债,便冷哼道:“不知姑娘何方人士。”
王氏眉毛一挑,方想说,徐子年却已道:“娘,我此前在燕北挖药材之事,在深山被大雪掩埋,多亏她相救,因此儿子便私自做主,娶了她。因燕北天高地远,来不及禀告爹娘,只是儿却是和她行过八拜之礼,她的父母俱为见证。”
杨氏一听深山之中遇见,打心眼便觉得这王氏是个村姑,心中更是不喜,她原还想徐子年虽是庶子,却因是通判之子,仍有许多富商女子愿嫁,自己可大挣一笔嫁妆,如今他却自己做主取了个村姑,正待发作。
尚谦却道:“泰山,泰水,二哥此般成婚虽有些操之过急,但救命之恩却不可不报,何况二嫂聪慧大方,也是徐兄的良配,且燕北本是和大名府隔着千山万水,远方嫁娶此般也并非先例。”
韶槿也道:“爹,娘,我刚刚和二嫂嫂一同坐马车而来,一路相处也觉二嫂嫂的品性是极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