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耽美小说>当种马男遇见种田女> 当种马男遇见种田女_分节阅读_4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当种马男遇见种田女_分节阅读_49(2 / 2)

作者有话要说:昂。上一章~~大家都很聪明滴猜到了就是那个大坏蛋!呜呜呜。。作者感到鸭梨很大。咳咳~~==祝大家中秋快乐,合家团圆

一个人苦逼在宿舍码字滴路过TAT求温暖ing

52、花好月圆

三日后,这丁管家便先在庄子里纳了姚金娘为妾,众人也都无那贺喜的心,就是一顿纳妾的晚宴也吃得都不是滋味,丁管家知道自己再不可留,第二日就带上姚金娘和姚妈妈走了。这二人全程俱无笑颜,姚金娘只觉这丁管家贪杯好色误了她一生,丁管家也觉得若非这姚金娘,自己如今也不会落得这般凄惨光景,连走了也无人理睬。

他既不敢再回大名府,也不想离得太远再花销那路费,便在镇上盘了间店面,又买了个小宅院,扎下根来。只是他向来是个懒散的,虽然有些生意头脑也会识数记账,但终是经营惨淡,这一家三口只一个姚妈妈是勤勉的,便苦苦支撑这那家小店。

姚金娘嫁给丁管家做妾,自然是一肚子火,只觉前程富贵都散了,那丁管家手头有一点钱也看得紧紧的,哪能由她花上半毫。丁管家原不过看她貌美,又因发生了那人尽皆知的事,才勉强纳了她做妾,现在见她终日无一笑颜,更是心头有气,不免终日里打骂,姚金娘动嘴,他便动手,二人日日争吵打骂。直到后来,丁管家续了个弦,娶来了一个正房奶奶,那人原是一个铁匠女儿,家中经营着几家铁匠铺,颇有些家底,前两年家里死了丈夫,又因性子剽悍,无人敢娶,丁管家见她嫁妆丰厚,又是个治得住家的,便娶了那三十岁的寡妇。

自此,这丁管家家更是永无宁日,姚金娘和那寡妇日日棍棒相见的,不过没几日,那姚金娘就被那寡妇彻底给制伏了,再不敢言语,只是那丁管家,也被这寡妇给制伏了,银钱统统上缴,哪还敢出去喝花酒,便是寡妇带来的嫁妆他也没敢染指分毫。

了了那桩心事,转眼便到了中秋佳节。侯府自是派人唤他二人回去,尽管尚谦和韶槿现在有些乐不思蜀,只是回大名府不过大半日光景,实是说不过去。两人便带着宁宁,又带些土产风仪,还有几束鲜花便上了路。

还未回到侯府,便已感觉到这古代过中秋的热闹气氛。一清早,原先的街市上遍设各种摊点,沙果、白梨、李子、苹果、鲜枣、晚桃、葡萄……各种瓜果琳琅满目,还有那卖兔儿爷的,已经吆喝开来了,不管是泥塑的、布制的还是木雕的都栩栩如生。

尚谦和韶槿都没见过这般情状,都想下车走走,但又怕太乱,走散了宁宁,便让尚秋和尚冬看顾着宁宁,他们下车走了走。尚秋见他们亲昵,便笑眯眯道:“三爷,三奶奶,别忘了给宁姐儿买个兔儿爷呵。”

原来这兔儿爷原是用来中秋祭司的,只是后来慢慢变成了中秋时孩童的玩具,这是古时北地风俗,尚谦和韶槿逛了一会儿街市,只觉这个可爱,那个也有趣,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干脆就给宁宁买了三个形态各异的,商家为了吸引顾客,还有许多人戴上那兔儿爷的头套,招徕生意。

尚谦只笑道:“若不是来古代一趟,都不知其实人家也是创意迭起。”

“就是就是,我们能做个小生意即可,要论创新要做大生意保不准还要被古人笑话哩。”韶槿摸着一盒脂粉便爱不释手,那脂粉粉质一般,但盒子却极是精致,印着嫦娥奔月,还拓染了各种颜色,这是古代套版彩印,很是典雅。韶槿又不免叹了口气,道:“古人生活其实比今人雅致多了,我们现在都被流水线的工艺给制作成一个模式了。”

“只是这样精致玩意多是有钱人才买得起,流水线也总有流水线的好处。”尚谦摸了摸鼻子,只觉脑海里灵光一闪,笑道:“也许我们以后还能利用流水线做做生意呢。”

只是他还没细想,便又被那水果摊子给吸引了注意力,葡萄、石榴、栗子、胡瓜,一些西域传来的珍奇果品在中秋也都上市了。尚谦和韶槿东买买,西看看,不知不觉过了半个时辰,才回到车上。宁宁早已嘟起了嘴巴表示不满了,只她看到了那些兔儿爷,才又咧开嘴笑了,便拿出一个分给了黑妞,说:“给你一个,宁宁一个人玩不过来。”

黑妞是庄户人家,哪见过这般精致的兔儿爷,忙是拍手称好。

尚谦和韶槿二人也是点头称是,觉得宁宁这个孩子善良大方,不自私,有礼物了第一件事便是分给别人。只是宁宁手上此时左手拿着一个站着的兔儿爷,右手捧着一个泥塑卧着的,宁宁想来想去,道:“还是多了一个,留给……留给……以后的小弟弟吧。爹爹,宁宁什么时候会有小弟弟呀。以前他们总说爹爹有了小弟弟就不要宁宁了,现在宁宁觉得爹爹不会不要宁宁的,所以有个小弟弟和宁宁一起玩也是挺好的。”

车里的人听了都笑得憋红了脸,尚谦只得嘿嘿朝着韶槿怪笑,韶槿很不好意思,只是车厢狭小,也无她躲藏之处,但宁宁童言无忌,她更不好说些什么,只得摸着宁宁的脑袋说:“宁宁乖……”后半句便再也接不出来。

几人笑闹着下了车,侯府也是一派张灯结彩的气象,下人们也都穿戴一新,欢欢喜喜地迎接三爷和三奶奶的回府。就是吴老太君也一改原先那严肃的脸孔,而是和蔼慈祥地接受小辈的拜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