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 木 谣-第三章 七品县令(4)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楠 木 谣> 第三章 七品县令(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七品县令(4)(2 / 2)

令狐县令说道:“青龙观去仙人山大庙远否?”

小道童说道:“不远,就百十里路程。”

令狐县令说道:“天色已经黑暗下来了,百十里路程,可不是一步路。道长先生这时候还未见回来,这也不是说回来就能够回来的事情?”

小道童说道:“不就百十里路程吗,道长如若一定要回来,这百十里路程倒是没有什么稀罕。”

百里路程,够常人一天好走。小道童轻描淡写,就象在眼前一样,似乎举足之间就能到达,这就不能不让令狐县令与一众随从衙役惊疑了。

令狐县令正待要说什么,小道童却说道:“众位差官远道而来,想必这时候早就已经饿够了。不妨先去厨房里将就吃些素食,说不定等上一会,道长就回来了。”

小道童很会说话。令狐县令与一众随从衙役无不点头称是,便随着小道童去到青龙观厨房里,并且众人肚子的确也饿得有些难受了,到了厨房里,便都顾不得讲究什么,拿上碗筷就自顾吃上了。

令狐县令与一众随从衙役正狼吞虎咽地吃着饭,谁也没有想到小道童很快就进来说道:“众位差官与道长有缘。不用多时,道长就要回来了。”

听得小道童说青龙观道长就要回来了,令狐县令心里不免诧异,说道:“还没有一顿饭的功夫,小道士怎么就知道道长先生要回来了?”

小道童也不多说,他让令狐县令从厨房里出来,指着山谷中一处已经朦胧的山岗说道:“县令大人可否听到那里有人在唱歌?”

那山岗与青龙观往少说也有十数里之遥,令狐县令用心听了一会,不是很清楚,说道:“似乎有人在唱。”

小道童说道:“县令大人定下心来就能听清楚了。不瞒县令大人,那就是道长在唱歌。他这会已经到了月庐,正与苏秀才在月庐唱和。待他与苏秀才唱和一番之后,他就该回来了。”

经过小道童指点,令狐县令方才知道,那个山谷中的小山峦叫月庐。果然,他定下心来,就能听清楚月庐上传送过来的歌声了。

月庐与青龙观相隔十数里,但是,那歌声传送过来,字词却不含糊,异常明晰清楚,就象在你身前身后唱一样。令狐县令知道,没有深厚的气息吐纳功夫,很难达到如此境界。如果这就是青龙观道长在歌唱,那么仅凭此,也可见青龙观道长确非常人。

道家练功,讲究以气为先。功夫至高者,可将气息在吐纳之间,做到细时如抽丝,阔时如潮涌,达远明晰,近身似绵。青龙观道长在月庐上歌唱,歌声送到十余里外的青龙观,让人听着无一字含糊不清,其内家功夫,已臻化境,道家的太极功力,简直非夷所思。

月庐上除了青龙观道长在歌唱,还另外有一人在吹奏竹箫。箫声和着歌声,虽然低沉一些,但是,同样穿云破雾,清晰动听。无疑那吹奏之人,也有上乘内力,否则,岂能吹奏若是。

令狐县令不知道是何人在月庐上吹嘘,说道:“小道士,那吹箫之人是谁?”

小道童说道:“那吹箫之人是苏秀才。”

苏秀才是何人,令狐县令还未曾听人说起过,但是,仅凭苏秀才此时这吹奏功夫,他也知道苏秀才决不是泛泛之辈。这箫声不用说了,但听青龙观道长唱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底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原来,青龙观道长唱的是赵宋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的词作——《水调歌头》。这是苏东坡于是时丙辰年中秋之夜,与朋友欢饮达旦,大醉之后,触景生情,为怀念朋友而写的的词作。此词情真意切,想象丰富,直把人世间的荣辱悲欢,离合聚散,得失追求,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读了不得不拍案叫好,数百年来,无论高堂陋巷,皆久唱不衰。

令狐县令对苏词原本就十分景仰,这时候听得青龙观道长与苏秀才在月庐如此唱和,便觉得两人不仅雅兴不错,而且志趣不低。他没有想到,在楠木岭这样的深山老林之中,还有如此两个高人,于一唱一和之中,把天下文人奉为千古绝唱的词曲,演绎得天衣无缝,令人荡气回肠,动心不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