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1 / 2)

汪家小女轻松地住进了风华院。沈云华给她收拾了一间清雅的厢房,窗旁摆了独坐榻,远眺能望见十里梅林。

汪玲瑶却百般嫌弃,一会儿说精心雕琢的平台床太老气,一会儿说曲足案太矮。又言东厢房内没有杂书,太过无趣。最后沈云华只得没脾气地问道:“玲瑶,你想搬去哪儿?”

她得逞一般地笑了:“我想搬到你那儿。”

“一派胡言!”

沈云梳难得见到长姐动怒的样子。沈家长姐涨红了脸,与其说是愤慨不如说是羞恼。

她想,原来即使在两个女子之间,脸红也是正常的。

这样她就安心了。

当然,最终汪玲瑶仍然没有睡到正房。不过她依旧笑眯眯的,每天晨起给沈云梳授课,讲得十分认真仔细。还跟着她去两个铺子里看了,引导她提了几个小幅度整改的方案;随后自己未作评点,而是让店中的管事讲。这样一来,沈云梳不但能听到些经验实例,还能初步了解手下人的脾气性情。

沈云梳承认,她是个十分称职的先生。仿佛什么看不见摸不着的道理,经她舌灿莲花地一讲,就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梳儿,你最近在学习理财?”

“是。”沈云梳恭谨地垂着头。

“可否问一句缘由?据为父所知,程氏并未苛待庶出子女,你出阁时也能有一份丰厚的嫁妆。你平日喜文,对这些没有多大兴趣。”

“父亲明鉴。”沈云梳扑通一声跪下,“母亲待我恩重如山,云梳断不会心生怨言。只是。。。。。。”

她便把之前的想法和对绮罗郡主的心思娓娓道来。

沈明义半晌无言。

自己还是小看了这个女儿:沈家祖宗保佑,一门四兄妹都是褎然举首之辈。

“你近来跟着汪先生,倒也学得伶牙俐齿了起来。”他似笑非笑地说,让人看不出真实想法。

要说沈明义少年时,也算个风流才子。一双稍显女气的细眉,下是多情桃花眼,高鼻梁薄嘴唇。十九岁中了二甲头名,也称传胪。然而混迹官场将近二十年,官威渐重,性子更是愈发老成世故。唯独在家人面前,仍有当年美男子的神韵风采。

“谢父亲夸赞。”沈云梳最终决定假作听不懂。

直到春分,东陵才会再次开课。按汪玲瑶自个儿的话说,她就“赖在沈家不走了”。

八百两银子,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了:君不见贵为中书侍郎的沈明义,一年的俸钱也不过六十余两。当然帐不能这么算,俸禄中还包含俸料职田等。只是如此这般,也能看出这些银钱在京城中置办一两间产业还是足够的。

衣食住行,最是挣钱。汪玲瑶带着沈云梳逛遍了京都的酒楼饭馆、外加胭脂铺成衣店;当然,她们没有忘记捎上沈云华。

程氏也乐意自家闺女多出去走动走动,所以三人的行动很是顺利。林怀雪和祝玖见她许久没来初墨阁,也听到了一些风声,便主动来找。又看她们整日“游玩”有趣,便也说要跟着“体察民情”。

这天,汪玲瑶正好说到了城西那家包子铺,沈云梳听着耳熟,突然想起恒王世子买包子一事,便悄声讲给两位友人听。二人听了捧腹大笑,祝玖道:“下回见着绮罗姐姐,定要好好笑话她。”于是五人决定去那包子铺看看:究竟是何种美味,才引得王府世子都放下了身段?

第41章

来到小巷前,远远看见拥挤的人潮;热闹得仿佛菜市场一般。隐隐约约望见一座清雅的小院;青砖黑瓦;挂着“李记包子铺”的牌匾;门前支了一个长桌;洗得洁白的粗布上摆着一屉屉冒着热气的包子。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守着摊位,身边跟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姑娘。她长得浓眉大眼;乌黑的发辫用红绳系着,穿了件干干净净的蓝布裙。

“俞大娘;这就是你跟我说的;李大爷的孙女?”

“是啊。小姑娘长得俊,又能干;配你家康哥儿绰绰有余!”

“话是这么说。。。。。。”一身枣红衣衫的大婶犹豫不决道;“听说她从小就没了娘,打理家事上不知道行不行啊。”

“哎呦俊康他娘;你怎么不会想想呢?多少达官贵人都来李记这买包子吃,这些年他们爷孙俩攒下的钱还能少了吗!李家就这么一个女儿;不给她当嫁妆还能留给谁呢?”

沈云梳听了这话有些不舒服,林怀雪柳眉倒竖;正想开口却被祝玖拉住了;汪玲瑶却已提高了嗓音,似笑非笑道:“以我李妹妹的人品相貌;怕是王孙公子都配得起的。这位婶子;还是为自家儿子找个贤惠些的媳妇好。”

两位妇人回过头;见几人衣着华贵,并寻常人家可比;顿时冷汗淋漓,暗悔为何没早注意到有官宦人家的小姐跟在身后。不清不楚地慌忙道了几句歉,竟连队也不排了,匆匆逃走。

“玲瑶果真最是侠骨柔肠不过了。”沈云华眉头舒展。

“云华喜欢便好。”

一刻钟过去,队伍却似乎只前进了一点点。众人虽耐着住性子,却也在想不会到日落西山还轮不到吧?桌上的笼屉越来越少,祝玖不禁问道:“估计不少人都是五更天起来排队的,何年何月才能轮到我们。不如先去百味楼用午膳,改日再来。”

沈云华思虑片刻,无奈点头。

百味楼的风格贵气又不失清雅,大堂中不少世家子弟正高谈阔论。

包厢名唤作“平湖秋月”。沈云华娴熟地点了菜,祝玖又说:“没跟那位老伯和姑娘说上两句话,我总觉得心里有些不得劲。”

林怀雪笑她,说合着你倒不是为了包子去的。

沈云梳疑惑道:“据街坊所言,那李老伯做出的包子是京城一绝,就连百味楼都想收购。既然如此,为何他没想把生意做大呢?”

楼里的小二正巧端着一盘松鼠鱼上来,听了这话来劲了:“这位小姐,恕小人多嘴一句,那李记的包子是好吃,人可太傲气了。上回我们掌柜的开了十两银子的价,李老头竟连眼都没眨就拒绝了。”

林怀雪不爱听这话:“人家膝下就一个孙女,没准就想安生地过小日子。”

那伙计碰了一个软钉子,赶忙赔笑:“您说的是,是小人浅薄了。”

午后汪玲瑶带着四人巡视了自家的铺子。掌柜前来迎接,恭敬却不谄谀。再看几家店中均客满盈门,伙计脸上带着笑,有条不紊地接待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