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2 / 2)

顾玉琦冲她笑了笑。“其实这是云梳的主意,我也不敢居功。汪姐姐也不必如此生疏,叫我绮罗便好。”

沈云华听到绮罗郡主提起自家小妹时心一下悬了起来,但再小心观察周围人,却见她们看向汪玲瑶的较多。

其实众人像孙馨宁一般,或多或少猜到了些沈云梳在背后的作用。反而更羡慕汪玲瑶抢了先,得到绮罗郡主的看重。

不过半天相处下来她们也少了些钻营的心思。若能以友人相交最好,不然只能说缘分不够。

陈婉茹主动给四小讲解了顾玉琦和沈云梳的见地,此时孙馨巧快步赶了回来,正巧萧洛斓开口道:“绮罗姐姐有此想法该早些与我商量才是。不过如今也不算晚,放心,我会助你。”

虽然她尚在稚龄,却无人觉得这话好笑。原因很简单,虽然元后已逝,萧家地位仍然母庸质疑。

“郡主和云梳有此仁心,玖儿佩服。”

“绮罗姐姐‘目不识丁的妇人如何教化一族’说得好!爷爷都会赞同的。”杨可烟的祖父正是当年的中书令,如今的太傅杨孝和,她这话可算得上最高的赞扬了。杨孝和虽已告老辞官,只挂着一个虚职,杨氏一族中却不乏德才兼备且忠心耿耿的青年才俊。

庄娟见同伴纷纷表了态,有些窘迫地说:“娟儿见识浅薄,只听出郡主和云梳姐姐的话是惠及万千女子的福音。”

顾玉琦目光扫过以往或是点头之交或有几面之缘的同窗,眼神交汇时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郡主,各位小姐,宴席已经摆好,王妃请诸位过去。”

众人相视而笑,三三俩俩地携手离开水榭,穿过竹桥,向主院走去。

席上余曼婷有些惊奇地看着十余位小辈愉悦的模样。她总觉得今日有什么事发生,或是什么协议达成;回头问问琦儿好了。

许是因为作诗垂钓有些疲累,或是心情太过畅快,众人不知不觉比往常多用下了小半碗饭。回到各自府中时,仍觉得有些飘飘然——该是因为王府中的膳食让人回味无穷。

或是预感到,这一天将被载入史册。

各家的夫人,包括程氏,也像余曼婷般稀奇。纷纷像自家姑娘打听,却一无所获。而在东陵内,闺秀们却不吝于跟前来打探的同窗们分享她们抽花签的趣味。

不过几天后,也就平静下来了。除了十二人在书院中来往得勤了些,似乎没有掀起太大波澜。而今个本该是个寻常的日子。沈家姐妹在枫叶林中的小道上走着,各自在发愁的事都与生辰有关。前几天蓝姨娘生辰父亲去了芳草院,态度似乎柔和了不少,还赏下不少东西。该不会是小弟去向他求情了吧?云景和阿姐一样,太心软了些。

沈云梳虽这么想着,然而要是她自己姨娘这般,她恐怕还不止是求情。

而沈云华在想,过几日便是婉茹姐姐的生辰,虽说因着郡主的赏花宴她们关系缓和了些,终究不比从前。她不后悔,只是跟想明白后的陈婉茹交好有利无弊——至少,她不会再庸人自扰地吃无谓的醋。

“姑娘,二姑娘!”小丫鬟几乎是提着裙子跑了过来,“永阳长公主来了!”

第25章

“怎地如此鲁莽?”沈云华皱起眉,示意身旁的月菱递口水给她。

月圆反应过来后也有些不好意思;“奴婢失态了。永阳长公主前来拜访;如今正往凝黛阁走呢。”

凝黛阁?沈云梳有些疑惑。本以为长公主是来找阿罗的;去施先生哪儿是有什么事吗?

“月圆;东陵这么大,我和阿妹很难冲撞了殿下。你也该学着稳重些。”

“阿姐;月圆还小,这回且饶了她吧。”

月圆向二姑娘投去感激的眼神;沈云华无奈一笑:“既然这样;就罚你跟着侍候我们吧。”

“沈姐姐,云梳。”顾玉琦今日身穿鹅黄金线拖地长裙;外披玫瑰紫牡丹纹锦长衣。头上是一整套红宝石的头面;另插朝阳五凤挂金钗;腕上戴了九龙戏珠的金镯,腰挂玲珑翡翠玉佩。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沈云华参见绮罗郡主。”

沈云梳看着阿罗衣袍上栩栩如生的洛阳花,有些发愣。

她差不多已经肯定;前几日的牡丹花宴上自己抽到木樨和怀雪抽到红梅都并非偶然。她不关心阿罗是如何做到的,世上有许多奇巧工技。她更关心。。。。。。是否所有竹签的命运都是被注定了的呢?

那阿罗是不是故意将牡丹签送到自己手中?沈云梳不相信她这么做是因为虚荣;是什么让阿罗觉得她非得做那雍容的牡丹不可呢?

“真巧。”沈云梳跟着施了礼,浅笑地站在长姐身后。

今日阿罗打扮的比往常还华贵些;是知道了永阳长公主会来吗?但传言中;长公主寡居后不再喜爱明媚张扬的打扮。

“云梳;我是特地来找你的。”顾玉琦看着站在自己面前不再局促的少女。

一开始本来只是想为子佩做些什么,如今却似乎参与了一件前所未闻的事。她神色平静地扶了扶堂兄赏下的金累丝嵌红宝石双鸾点翠步摇;母妃似乎对此很是惊异呢。

“如此云华先行告退。”

顾玉琦看着沈云梳开始踌躇的神色,笑了笑。“方才正巧看见汪姐姐在荷花榭旁垂钓,沈姐姐此去许能遇上。”

沈云华微微讶异,“多谢郡主。”

“云梳,你听到坊间的传言了吗?”

“郡主是说?”

“城中百姓听了我们的话,很是赞成。”

“那不很好吗?”沈云梳看到顾玉琦脸上的苦笑,不解地问道。

“然而我们口中的自尊,传下去却成了贞烈。本郡主之意是倡导即使没条件读书,至少也要让家中女儿识得几个字,更希望民间也效仿东陵建立女学。可他们却说女人守本分便是自尊,例如终身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