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要八十两这么多吗?”张大山一听到周师傅的话,整个人顿时没精打采起来;恹恹的说道。
张大山知道在自己妹妹身上确实拿得出这一笔银两来,不过那些银两在张大山的心里面;始终有一个疙瘩--那些不是自己挣的银子,那些银子不属于自己。
张晓晓却跟张大山截然不同的反应,在她的心里面那些银子可是她挣来的;从二十一世纪而来的她,可没有那么崇高的雷锋精神;救人不图回报--亲,如果你身上真的没有钱的话……那又另当别论,可是自己救得可是一土豪;咋会没有钱?
既然是土豪,那么打土豪分田地张晓晓丝毫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银子--她拿得心安理得毫不手软。
“哥哥,我们就听周大叔的话;将这里用一个大大的院墙围起来吧?”张晓晓暗暗地盘算了一下,觉得买地、买山头加上修房子一起的预算;也就是一百多两银子;豁出去了……这房子她觉得这样修挺好的,就这么定了!
面对张晓晓的时候,张大山的胜算永远是零;没有任何的悬念,这一回自然又是张晓晓占据了上风;张大山vs张晓晓第n次完败。
确定了下来要修什么样子的房子,之后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周师傅看见着张大山跟张晓晓两兄妹家确实是个大活,就跟张大山兄妹俩说出了他的工钱;他是师傅一般的工钱是每天五十文,两个徒弟一人一天是三十文。
如果东家管饭管住的话,一座三间的砖瓦房子;他们师徒三个人大概差不多要盖上个十天左右,需要的时间比一般的瓦工师傅多一点;用周师傅自己的话来说--这叫慢工出细活,要是张大山兄妹俩另外有请人帮忙的话;那就快的多了……顶多五天就能完工。
张晓晓跟张大山两兄妹到一旁商量了一下,就决定请周师傅师徒三个人了;并和周师傅师徒三个人约定好了,自己兄妹俩明天就去窑里面开始拉砖;周师傅他们师徒三个人后天就可以过来动工,工钱就从打地基的那一天开始算起。
不过张晓晓也说了,至于这住的地方嘛!就只有等材料拉回来以后让周师傅他们几个人先自己打几个木棚子住着先,没办法--他们家就只有两间破房子;张晓晓自己也还在睡到草铺,哪里有地方给周师傅师徒几个睡;幸亏了现在是夏天,有个木棚子住也勉强过得去。
周师傅师徒三个人都是男子,倒也欣然答应了下来并没有异议。
呵呵……送走了周师傅师徒三个人以后,张晓晓差点没有乐的跳起来;真好!后天自己家里就要开始修房子咯!
作者有话要说:新坑传送门--
--努力存稿中,欢迎大家去踩^_^
☆、第048章新房子动工
夏天修房子除了请的工人比较辛苦受罪,其实就主人而言;这夏天修房子不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都要比春秋冬其他三个季节好太多;尤其是冬天天气寒冷的时候,就更加的麻烦了。
不说别的就拿挖地基来说吧!因为冬天的天太冷,土地都被冻着了;不但不好挖而且还要挖到冻土层下面那些没有上冻的土地才能够打地基,否则开春以后冻土层一化那地基就不稳了;房子很容易就会坍塌掉。
而且天气热的时候房子很容易变得干燥起来,这样的房子修好以后去的时间也会久很多。
赵登明跟萧氏两夫妇晚上的时候也送了信过来,帮工已经请到了;都是赵家村本村的人,一共请了整整三十五个壮劳力;每个人每天包吃一日三餐,工钱给二十文钱一天;这样的工钱已经算很不错了,就算是在镇上做工一天也不过就是二十文一天;何况还不包括一日三餐呢?
帮忙做饭菜的小媳妇萧氏也给找了五个人,工钱也帮张晓晓两兄妹给谈妥了;因为活比较轻松,一天开出了一十五文钱的工钱;同样的包一日三顿饭,现在是农闲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没什么农活要干;能够有事情做可以贴补一下家里面,村里面的人没有人不愿意很快人就找齐了。
吃完了晚饭以后张晓晓跟张大山两兄妹还特意的走了一趟赵大牛的家里面,赵大牛跟赵百顺父子两个人木工活做的不错;张晓晓想让他们父子两个人帮忙做一些家具,要知道他们家里面可是连床都没有一张的‘特困户’。
张晓晓还考虑到因为家里面最近一段时间请的帮工比较多,家里面一天三顿饭是免不了的;这样的话自己家里原来的一个大锅已经不够用了,还有厨房也太窄了一点;于是跟张大山商量之后,让赵大牛、赵百顺父子两个人帮忙着在一旁用来晒花生的空地上;再垒了一个临时灶台,大一些的那个就用来炒菜炖汤;小一些的那个则是用来焖饭、蒸馒头、烙饼。
一大早的张大山、张晓晓两兄妹就出门了,张大山去了砖窑厂--他今天的责任就是负责将砖瓦的事情给定下来;明天就要开始动土了,这没有砖瓦的话……你让人家瓦工师傅拿什么东西来修房子?
张晓晓呢?今天则是要去镇上,目的呢?就只有一个,这请人盖房子可是个力气活,每日的伙食里头最起码都要有一顿能够吃上肉;要不然的话身上就没有力气干不动活。
张晓晓虽然只有十岁,可是骨子里住着的却是一个成人的灵魂;而且还是一个来自千年后的灵魂,对于张晓晓来说;自家花了银子请了师傅跟帮工来干活,就不可能让人家饿着肚子去做事吧!自然是不能让他们吃的不好不干活光耗工钱不是?更别提这里头还有三个人是高工资的‘工程师’嘞?
兄妹两分工合作,张大山去买砖瓦了;张晓晓则是在萧氏跟杜如花两个人的陪同下去了镇上大采购,除了猪肉、鸡蛋这些荤菜以外;她还需要购买大米、白面、玉米面这些吃的口粮,三四十个人的伙食需要的粮食可不是一星半点;这不--赵大牛就成了专职的车夫负责赶牛车拉东西。
因为事先林常青已经跟砖瓦厂的人打过招呼,所以等到张大山在赵百顺的陪同下来到砖瓦厂的时候;人家老板早就已经等候了有一段时间。
窑厂的老板也不拐弯抹角很直接的告诉了张大山,因为是林常青介绍来的又是新窑厂开张的买卖;便给了张大山一个最优惠的价钱--四块修房子用的小青砖一文钱,瓦片则是一文钱两块。
来之前张晓晓已经跟张大山暗暗的盘算过,自家的房子加上这么大的院子都要围起来的话;最少不会少于一十五万块小青砖,瓦片先购买个两万块;如果到时候材料还缺少的话再来买就是。
张大山一次□给了窑厂的老板四十八两银子,然后看着窑厂老板指挥着工人用马车在装青砖;心里边松一阵紧一阵的颇感觉到不是滋味,唉……这银子可真是一点也不够花啊!
当张晓晓跟萧氏、杜如花、赵大牛三个人买着一牛车的粮食猪肉、鸡蛋等东西回来的时候,就已经看到在自家不远处已经堆了好大两堆小青砖;还有一些木材,一旁还有几个他们家请的村民正挑着一担担箩筐走过来;里面装的是用来抹墙的河沙。
赵家村周围没有小河,最近的一条小河距离赵家村至少也有三四里路;一大早的赵登明早就指挥着村里过来帮工的村民们,各自挑着箩筐去担河沙了。
因为是第一天上工张晓晓、张大山两兄妹家里面什么都没有准备好;所以就跟大家说了,这第一天呢?就不管饭了,给每个人多加五文钱的工钱;让他们回家吃自己的,从第二天开始才正式包管一日三餐。
张大山和张晓晓两兄妹各自算了一遍今天所花费的账目,这一笔一笔的钱花出去真是让人心疼不已;不过却也让张大山跟张晓晓两兄妹同时舒了一口气,小青砖、瓦片和木料都已经差不多备齐了;就算是要砌院墙,满打满算最多再花个十两银子也就应该差不多了;抹墙用的沙子都是让人从小河里挑回来的,并没有花多少的银子;也就是花了一些工钱而已,剩下的开支也就是帮工跟师父的工钱;还有以后上梁请客的银子了。
至于以后地伙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