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三这半年怎么样,您老也是看着的,他先前就是想读书想糊涂了……”
在官差面前,银花“能言善道”好说话,但在村里子,还是何老头脸面强些。
里正婆娘收了两只正下蛋的母鸡并一篓子鸡蛋倒是好说话,在旁边时不时的帮几句腔。
“何家骏是我们大田村唯一一个读书人,我这做里正的,也只盼着他好,罢了,明日我就跟你们一起走一遭,管不管用我可就不清楚了。”
银花谢了又谢才告辞。
何老娘哪里放心,第二日仍叫何老头与何老大跟着一起去,又到银花家帮忙打理菜园子和照顾大宝。
县衙门口满是讨说法的人家,平日里就是再恨,也没哪家希望自家人进牢房的。
有两个小吏在门口带着一队衙役吆喝。
里正找了相熟的小吏才搭上话。
“县太爷也没法子……”那小吏遮遮掩掩的说着,眼珠子直转。
里正是跟他们打惯了交道的,不着痕迹的塞了几个铜子儿过去。
“你写个文书!”小吏道。
因大多数是读书人,作为一县之长,治下除了处理各种纠纷案件,顶顶重要的重要的就是学子。
所谓“打老鼠怕伤着玉瓶”,县太爷也是绞尽脑汁。
像何家俊这样有人做担保,都关在一起,等七八日后确实没事儿就能回家,这比跟一群“毒瘾者”关在一起可安全舒服多了。
那小吏又领何家父子和银花进去看了何家骏一小会儿,一行人才回家。
银花又把铜子儿补给里正,家里真正是一贫如洗。
高老娘得了消息,过了两日专门过来看小女儿。
“娘,您自己收着,偶尔想买个什么也趁手!”
高老娘带了二十个铜板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