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从这件事,银花就晓得何家骏必定还不死心,农人家哪会有什么排行,还不笑死人。
为此,何家骏专门拿炭把辈分排行和“礼仪之家”写在了侧墙上,糟蹋了一身衣服。
银花倒是以此受了启发,试了好多种木头,好容易找了一种比较硬的炭,用两个木片夹住,牛筋捆紧,就是一枝简易的铅笔。
“好了,乖宝,爹和娘去卖了东西才能买好吃的回来,对不对?”银花哄了几句,又拿洗净的小鱼吸引他的注意力才算好。
这阵子都是白菘、萝卜缨子、腌菜,偶尔才有几个鸡蛋,这顿鱼吃的一家三口都肚子滚=圆。
银花对着空了一截的米坛子略犯了犯愁,以后还是该多吃几顿稀得!
等卖了柴,银花直接拐到了常去的杂货铺,把卖柴的钱都拿出来买了一大叠草纸,又央伙计帮忙裁了几张,整整齐齐的码成一小本。
“你快去吧,我们先还买不起书,你去管你喜欢的,不拘哪一本,先抄上几页,回去细细的读。”
这里根本没有盗版一说,再加上技术的落后,每本书的成本极高,这样的小县城里也就一家像样的书店。何家骏读了十几年的书,也没真正拥有一本自己的书,都是教书的老先生用一页给抄一页,关键是最后还得把抄好的交给老先生。
何家骏抓着一把自制的木头片夹木炭笔,好一会儿都没反应过来。
“快去吧,我忙好了去叫你,要是明年能把欠两个大伯子的钱还清,后年的结余就能攒下来与你找保人参考。”银花小声说道。
银花没有什么大的见识,却也知道要过好日子,尽管还有千头万绪没理清楚,至少使人向上是必须的。
何家骏重重的点了点头,拔腿就往书店跑。
银花照旧卖了灯油,推着腌菜坛子和装着几条活鱼的桶子往一直合作的饭店去……
时光飞逝。
村里有经验的老人已经连连叮嘱小辈们准备过冬了。
银花最后去了一趟镇上,跟相熟的商家都打了招呼,也开始为足足一个月的猫冬做准备。
白菘都砍下来,堆在屋子里;胡萝卜吊在屋檐下;白皮大萝卜和红皮圆萝卜也都挖出来;储存足够的粮食、油盐等。
在水开始结冰的时候,银花把挖回来的鳝鱼都杀了放在屋外冻成一条条冰棍后,装在篮子里就挂在屋檐下,想吃就化两条。
上次补过鱼后,银花就惦记上了,每天抽空去溪边的烂泥挖,因为捕的人少,居然得了不少黄鳝,也算是意外之喜了,可惜吃的人少,不能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