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乡里人,来一趟不容易,您不要多说,我跟您换两斤多棉花,不要现钱,您要成就装东西,我还赶着回去呢!”银花抓了一把去籽棉花放在鼻子下闻了闻,没有霉味,才说道。
这棉花市面价格是六文钱一斤,店家进货肯定更便宜些,如此比直接给现钱要划算。
等银花背着东西到城门口的时候,大田村同来的有两人已经在了。
一个小媳妇子正在抹眼泪,她边上的妇人不停的安慰她。
“芳妹妹怎么了?”银花轻声问道。
“哎呀,何三家的,你快来给她说说……”
小媳妇子叫柳芳,只比银花小一岁,去年刚嫁到大田村,以前找银花一起做过几次针线活儿。她娘家穷,人长得又不是很好,在婆家日子不好过,因他男人打收了玉米就在县城做苦工挣钱,她婆婆才让她出门,顺便叫她带了些自家编的小篮子小背篓过来换钱,不过以往常去的那家店这次却没收,也没能找到他男人,打听了说是去外地做活儿,得两天才回来,她又是担心又是害怕,哭个没停。
“婶子,还有多久大家伙才来呢?”银花问道,“你先把眼泪擦擦,我陪你赶紧换几家去问问,说不得有铺子愿意要!”
“就是,就是,你就是死脑筋,这东西本就不好卖,你婆婆来十次有五六次人家也是不要的,没卖出去,你婆婆能吃了你不成,你们快去,我叫大家等你们一会儿!”那婶子也是爽快人,帮银花把背篓拿下来,“我帮你看着!”
银花抹了把头上的汗水,帮柳芳提了一手东西。
这样的小篮子小筐子主要是卖给镇上的人当菜篮子,一家有一个就能用好久,邻近大大小小的村子各家各户都能从山上找了藤条编出来。
银花领着人走了好几家都没人要,店里库存都还有呢,而且这东西放久了虽然不会坏,但颜色却会变,看着不新,买的人自然就有话可说。
柳芳就又抹起了眼泪。
银花叹了口气,就是因为这样,哪个种田的汉子喜欢动不动就哭的媳妇儿,而况长得并不好看,她婆婆就越发的不待见她。
“再从这一条街问过去,卖不出去的话,回去跟你婆婆直说,下次拿去小集找人换东西也一样!”
“嗯!”柳芳抽了抽鼻子,应了一声。
这条街其实希望并不大,这里的铺子看着比银花进的那家规整不少,也并不是单纯的杂货铺,每一家大概经营某一种类的物什。
问了两家,柳芳就开始哭。
“呜呜……呜呜……娘说、说要换了钱好去抓几只鸡仔回来……”
现在已经入了秋,孵出来的秋鸡仔仔细养到开春正好差不多就要下蛋,就是冬天要细心些。